诗酝酿

2025-04-28怀化王瑞龙诗《得许逍遥》

2025-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王瑞龙笔记

淡淡一室参禅座,幽幽移意循脉与。

心无挂碍入清虚,有中生空慰神居。

三花聚顶裁得意,怡然自得无倨佝。

身影隐换黄色微,魂魄浪漫飞时区。

首先,检查用户提供的搜索结果,特别是与王瑞龙相关的条目。搜索结果中的5、6、8、9 都提到了王瑞龙的诗作,但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得许逍遥》的具体解析,而搜索结果中的这些条目并没有直接提到这首诗。不过,可以从中获取王瑞龙诗歌风格的共同点,比如禅意、自然意象、哲理思考等。

例如,5 提到王瑞龙的诗“腊梅花馨香在彼此寄托的变成希望”,8 中有“余留地报告”提到他的诗涉及“缜密冷雨的滋润需要阳光之下距离的感应”,这些显示他常用自然元素表达内心感受。9 中的“见燃之盼”则涉及冷暖、宽窄的对比,这可能与《得许逍遥》中的“心无挂碍”和“魂魄浪漫”有类似的结构。

接下来,分析诗的结构和内容。《得许逍遥》共有八句,每两句一联,押韵工整。首联“淡淡一室参禅座,幽幽移意循脉与”营造了静谧的禅修环境,这与搜索结果3 中提到的禅意诗词特点相符,如“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的意境。

颔联“心无挂碍入清虚,有中生空慰神居”体现了禅宗“无我”和“空”的概念,可能参考了3 中“发人深省”的禅理,强调从有到空的转化。

颈联“三花聚顶裁得意,怡然自得无倨佝”中的“三花聚顶”是道教内丹术语,结合了佛道思想,显示王瑞龙融合不同哲学的特点。这与7 中麒麟山庄诗词提到的“松筠不锁神仙境”类似,都体现了超脱尘世的情怀。

尾联“身影隐换黄色微,魂魄浪漫飞时区”用色彩和时空转换表达超然,可能受到9 中“见燃之盼”的影响,通过意象的转换展示精神自由。

关于王瑞龙的诗作《得许逍遥》,结合其创作风格和搜索结果中的相关线索,可以作如下解析:

一、诗歌意象与禅意境界

禅境营造

“淡淡一室参禅座,幽幽移意循脉与”以空灵的环境描写开篇,呼应了禅宗对“清净无为”的追求。这种意境与搜索结果中提到的禅意诗词特点一致,如“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3)的物我两忘之境。

虚实转化

“有中生空慰神居”体现了从“有”到“空”的哲学思辨,类似于王瑞龙其他作品中“能量向往的遐想”与“变数美”的辩证思考(8)。这种虚实交织的手法,暗合道家“无中生有”的宇宙观。

二、精神超脱与生命哲思

三花聚顶的隐喻

“三花聚顶”源于道教内丹术语,象征精气神的升华。诗中将其与“怡然自得”结合,既表达修行的圆满,也暗含对世俗功名的疏离。类似意象可见于麒麟山庄诗词中的“松筠不锁神仙境”(7)。

时空与魂魄的浪漫化

“魂魄浪漫飞时区”以超现实的时空跳跃,展现精神自由的维度。这与王瑞龙诗中常见的“来往皆能陶性”“孤身从海外,有梦愿还家”(7)等漂泊与归乡的辩证主题相通。

三、创作风格关联

冷寂与温情的平衡

诗中“黄色微”的暖色意象与“清虚”的冷寂形成对比,类似其作品《余留地报告》中“缜密冷雨”与“阳光感应”的张力(8),体现作者对生命复杂性的捕捉。

口语化与古典融合

末句“飞时区”略带现代口语色彩,却嵌入古典诗体,延续了王瑞龙“腊梅花馨香在彼此寄托”(5)的跨时空语言实验。

四、可能的思想渊源

诗中“心无挂碍”直接引用《心经》,可见佛学影响;而“三花聚顶”又属道教术语,体现作者对多元哲学的兼容(3禅理、7山庄隐逸文化)。

“身影隐换”可能受怀化地域文化启发,如湘西巫傩文化中的魂魄观(需结合地域背景推测,搜索结果未直接提及)。

总结:此诗以禅道哲学为骨架,通过意象的虚实转化和时空跳跃,构建了一个超然的精神世界,体现了王瑞龙诗歌中一贯的哲思深度与语言实验性。其创作与搜索结果中提到的自然咏叹、山庄隐逸、禅意体悟等主题存在明显互文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