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爸爸:“游戏化阅读模型”培养孩子深度思考能力
对于陪孩子看书的父母而言,通常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很多父母可能经常陪孩子看书,孩子也挺喜欢看书,但读过很多本之后,感觉孩子好像没收获或收获不大。
第二种是:父母陪孩子看书的频率很低,他们觉得自己孩子对看书没兴趣。
以上两种情况,都说明一个问题:你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肯定有问题。
任何能力的提升绝对不是只依靠方法就能解决的,所以我提出了“孩子能力万能模型”:
通过前面多篇文章和大家交流,相信对具体阅读环境氛围、父母积极化引导、协调感官等细节内容大已有了解。
甚至对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搭建亲子阅读体系应该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有父母和我说:我家宝宝已经有很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了,应该如何进一步去提升?
在培养了孩子好的阅读习惯之后,如何更深层次地或者更系统地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深度阅读能力呢?
或者说如何让我这个“亲子阅读体系”作用越来越大呢?
我通过自己的大量读书经历和陪小果果阅读300多册绘书的经验,总结出了孩子“游戏化阅读模型”:
我们想像阅读的过程就像在玩拼图游戏一样,在孩子的脑中,拼成一个大脑形状,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阅读循环。
1.阅读
这里的阅读自然是指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陪孩子一起阅读,关于具体的阅读方式方法,之前文章说了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二是孩子自己阅读。
在阅读的时候,如果你发现孩子识字数慢慢增多,虽然仍不能完全认识所有字,但却能猜测到一些陌生文字的意思。
而且他看完故事之后,已经能掌握大意。
好了,是时候放手让他自己阅读了!
2.提问
对书中故事或内容的思考讨论和推测。
因为对小龄儿童而言,更多的讨论是发自父母的提问,所以我写做“提问”,更方便父母的理解和思考。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成人在讨论某件事情或某个观点时:
一方面是彼此诘难和交锋;
一方面是维护自己的观点。
这其中就包括阐释自己的观点,甚至是重组自己的想法。
所以,提问讨论是培养孩子思考很重要的方式。
我喜欢踢足球,所以把“踢球”比作讨论。
讨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和队友之间不断地传来传去,直到射门。
和孩子讨论的话题一定是聚集的,就像一颗足球,接到话题的孩子会思考如何把“话题球”传回来,当传的多了之后,这就是讨论。
然后说推测,从提问到推测的过程其实很重要很重要。
首先,孩子只有在习惯了提问讨论之后,才会逐渐学会推测。
推测就是超越书本字面意思去思考,孩子不能从书本上寻找到答案时,他就必须通过思考进行推测。
如果说提问只是浅层的问题,那么,推测就是深层的问题。
所以,讨论和推测是通过和孩子的语言互动,把彼此的思考呈现出来的方式之一,对于孩子学习思考来说很重要。
在这个相互输出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进一步让亲子同共体系平台化的过程。
关于如何提问和讨论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
1.关于故事本身
比如:故事里有哪些人?
故事讲的是什么?
2.关于书本身
比如:这本书在说什么?
3.关于书的有趣细节
比如:大卫每次犯错的时候,他爸爸都会怎么说?
4.关于逻辑因果
比如:为什么小狼匹克的脚会受伤?
5.关于推测
比如:小狮子从滑滑梯倒着往上爬会不会有危险?
比如:波普先生会让这些企鹅住在哪里呢?
我在陪小果果读好习惯养成书的时候,问他:
我们刚看的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呀?
他说:小狮子、小兔子、还有小狼。
我:那你最喜欢小狮子、小兔子、还是小狼匹克的故事?
他说:我最喜欢小狼匹克的事情。
我原以为他会喜欢小狮子,然后就问:
爸爸最喜欢的是小狮子嗳,因为我觉得小狮子跟你一样,很调皮!
我:你为什么喜欢小狼呀?
他说:因为小狼很厉害,让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
我:如果你是小狼,会怎么做?
他思考了下说:我不闯红灯。
我:那你能跟爸爸讲一下小狼匹克的故事吗?
他讲了一遍之后,我表扬了他,然后他很兴奋地又给我讲了一遍。
3.找重点
对整个书本、整个故事进行思考总结、提炼,找出重点。
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平时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最终很多人可能都有一个感觉:
看了跟没看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信息太碎片化,没有重点,所以这也是为何好学的人都喜欢从书本汲取知识。
因为书本的知识足够系统化。
对于我现在写的提高孩子阅读力的文章也是一样,我从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和眼球。
我想系统性的写一些对父母来说更有价值,能帮助到你和孩子的东西。
对孩子而言也是同样,现在是信息时代,商城广告、电视、网络各种各样绚丽的信息。
虽然看起来好像他们是知道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
孩子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习如何严格筛选信息,需要知道在哪里找到重要信息。
找重点最主要的就是要知道:
这本书在说什么?故事在说什么?
4.表达
我说的表达分转化和输出两个层面:
转化是对学习和思考知识的整合;
输出是对整合出来知识的整体应用。
简单地来说,就是让孩子把阅读和思考的内容知识进行转化。
然后通过口述、绘画、记录等方式对故事进行复述、改编和再创造。
1.绘画也是记录
我们要鼓励孩子绘画甚至涂鸦,把他的所读所想画出来。
画完之后,如果还不能写字,可以让他口述表达出来,父母帮他用文字记录下来。
下次可以再拿出来读,而且你会发现,如果这样的故事累积多几篇,就是一本定制化的故事书。
2.三维阅读
如果“书本+阅读者”是二维阅读,那“书本+阅读者的思考“就是三维阅读。
我们鼓励孩子慢慢从书本的复述进步到对书本的反思,能够改编和再创造出有自己思想的故事。
3.多种形式输出
不局限于口述、文字、绘画,编成舞蹈、歌唱、表演等,也都是孩子表达理解的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可以独立阅读了并且会写字了,你可以帮助他认知我的游戏化阅读模型,然后把所有的内容都填充到我的模型里面去。
如果他还不能写字,你可以和他一起以图形或文字的形式完成这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过程。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一定帮助,请分享给你的朋友和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