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心情随笔

思维的火花来自于阅读

2018-11-26  本文已影响0人  渡舟弱水

上课时有很多话是之前备课时所想不到的,包括课堂上所引用的事例。从登台当老师那天起,自己就没有老老实实的按照备课稿讲授过课题。授课的内容和次序安排,完全是上课时学生和我的状态所决定的。上课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基于教材的重新创造之旅。

今日上课讲到了生物对比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最近我尝试用不同角度和方式来阐述对比实验中变量之间关系。刚好这些天看《社会学与生活》这本书,作为社会学的入门教材,书上专门讲述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其中就有对比试验的讲述,同时之前很早看的《性格心理学》中也专门讲到了心理学中对比试验的设计原则,都是从不同学科讲述了同样的实验设计原理。这给我了一些启示,作为生物学中的对比实验,同样是需要仔细确定自变量以及找准因变量的观察指标这些问题。都知道理论重要,却没有多少人喜欢啃晦涩的理论,何况是高中生。之前就给学生提到作为对比实验时要先提出假设,而假设的内容就是用语言表述出自变量与因变量可能存在的一种关系,实验就是对这种关系的判断,要么为真要么证伪。当时举的例子是投入学习的时间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如果设计对比实验。其实这既是一个学习心理学的实验又可以化为社会学群体文化领域中的对比实验。我想通过这个实验在介绍对比实验的理论之时,引导学生对身边同学的观察,吸收班级内的正能量。由于这个实验不可能像一般生物实验进行人工自变量严格控制,所以只能以自然自变量分组来观察因变量的不同表现,对于因变量“学习能力”也要找到一个可观察的标准衡量,比如单位时间做题量或者单位时间某学科知识积累速率等等。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随着对学习的投入时间增加,学习效率呈现抛物线性的变化。
今天再次提到这个对比实验的话题,就让学生思考一下身高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种对比实验的设计。其实这个事例是完全上课时突然想到的。通过对比实验,以科学的研究程序,人们不断的寻找着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一个量引发出另一个量的过程,就是自变量到因变量的过程,蕴藏着某种规律,自然科学就是解释自然界中的这些规律。可以说自变量是因,而因变量就是果。规律就是决定因到果的保障。只要因出现,自然规律就发挥作用,结果就会出现。
最近还不断的向学生推销一种观点,既这样的一种观点,好的理论不止于对现象的解释,而在于对类似事件的准确推测预判。其实就如上面所讲述的,科学在量子力学之前,不断的朝向决定论发展,从逻辑上讲,如果人们把这宇宙中的所有变量之间关系研究完毕,那么这个宇宙就毫无奥秘可言,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已经确定好的,这个宇宙变成一个硬梆梆的实体,就如德莫克里特所的那样,宇宙就是一团火,在一点燃烧又在一点熄灭。幸亏量子力学给出了破除决定论的有力证据。这又比较尴尬的是,科学又开始否定它自身。不过在宏观的世界中,传统的决定李还是存在着生存的空间。所以,好的理论就是能够预测。
生长素的功能特性不仅能够解释植物大多数的向性运动,而且可以预测植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能够发生的向性运动,并且是准确无误的。那么运用生长素运输和功能来解释植物生长特性的理论就具有了很大的正确性。
如此,便可以有力的批判和否定那些看似正确并普遍流行的荒谬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