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迪文:只要你想,生活就会处处充满乐趣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时尚月刊

前阵子在电视里看到刘晓庆说,65岁才算中年,我是形象设计师邵迪文,今年27岁,庆幸还年轻,还有无限的可能。

电影《实习生》里,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本,已经70多岁了。但他是年轻的。他懂得人不能停顿,必须一直出发。

退休以后,他开始周游世界。周游世界以后,当一家互联网公司发出招聘实习生的启事,他果断应征,并顺利入职,成为年轻的安妮·海瑟薇的部下。

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一切都不是过去的生态。本该可去何从?

值得一提的是,本再次入职的行业,是最前沿的科技行业——互联网。这多么像这个时代的隐喻:中年人和老人,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进入了网络时代,在这里,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

它是年轻人的,也是拒绝苍老的。

年龄和经验不再意味着资质,反而成了瓶颈和累赘。如果你不想被PASS,必须放下经验,屈尊其后,甘拜下风,向儿孙辈学习最新的科技。这当然不容易做到。因为,当你这样去做,就等于否认自己的经验,瓦解自己的权威。

本并不在意。本说:我想要那种连接感,兴奋感。我要接受挑战。甚至我想得到被需要的感觉。激情未死,热情仍在。他重新开始。

他放下一个老人的尊严,以一个实习生的态度,学习收发邮件,学习统计,学习FB,在新生态中,再次努力成长。电影末尾,他以自己的热情、自律、智慧,最关键是,“比大家想象的年轻”,真的成为一个被大家需要的人。

喜欢这部电影,不仅仅里面有安妮·海瑟薇以及漂亮的时装,最最重要的是人生态度。别太早陷入典型的中年人模式。

什么是典型中年人的模式?

就是无论是工作,还是身体与思维,都开始老化,暮气沉沉,却又墨守成规,骄矜得意。更可怕的是,中年人因为是既得利益者,也是权威在握者,在信息更新飞快的当下,会比更适应时代的年轻人更加恐惧变革。因为变革的代名词,就是危机,也就是失去——它很可能让你一夕之间,地位就被撼动,权威被动摇,观念受质疑,名利被瓜分。

曾经很荣耀,但今天不再被需要。不在更新,也不创造,余生就躺在往事上,和同样将亡未亡之人一起抱团取暖。

用乔治·夏勒的话来说,就是:“我在中国遇到的……大多年满五十岁,就在心理上宣告退休,一心一意保护既得的地位,避免被年轻人夺走,尽量不引人注目,等着领退休金。”

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人早已死了,等着埋而已。”

做个有趣的人,生活的精彩从来都与年龄无关!如果我们仍然保有好奇,就会看到时代风起云涌,一切可能都在发生。我们会敬畏,也会谦卑。对变化和未来敬畏。对经验和年龄谦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