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心理学
2019-01-27 本文已影响23人
林空谷
为什么我们选择先去玩而不是先做作业。
一、现象
- Life is temptation. 生活就是诱惑,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诱惑是生活中的常态。屈服还是抵抗、是还是否、现在还是将来、冲动还是审慎、专注于现在还是专注于未来,我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选择。
先做作业还是先去玩,这是一个问题。
- Promised virtues fall prey to the passions of the moment. 哪些承诺好的美德总是堕入及时享乐的泥潭。
我们想先做作业,但最终总是先去玩。
-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忍住当下的诱惑,自制力强的孩子,最终不仅获得了两颗棉花糖,在人生未来的很多方面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还是有人能够先做作业的,然后再去玩,他们成绩更好。
二、问题
- 面对诱惑,我们到底是如何做决策的。
我们下意识地决定先去玩、或者先去做作业。什么因素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们的决策,这是作者想要探究的,也是本文的主题。
三、答案
-
Time Perspective. 时间视角。面临选择时,与其说 决定是否用自制力去抵御这种诱惑,倒不如说是 我们选择当下的诱惑还是未来的诱惑。不同时间偏好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倾向。
在日常体验中,我们明白,1年后的100元远远比不上今天的100元,在经济学、金融、项目管理等领域,1年后的100元在今天到底值多少钱是可以精确计算的。假设折现率(discount rate)是5%,那么1年后的100元就等于今天的95元。
选择当下吃了这块糖,其实是因为一些孩子眼里15分钟后的两块糖,的价值,换算当下,其实小于一块糖,说明在这些孩子的眼里,15分钟等待对棉花糖打的折扣要大于50%,也就是折现率大于50%,如果假定为60%,那么15分钟后的两块糖就等于当下的0.8块糖,所以他们选择现在吃掉1块糖。
反之,选择“自制”,“抵制诱惑”的孩子,他们眼里15分钟的两块糖,在当下可能还是两块糖或者1.8块糖,也就是完全不打折扣或者打一点点折扣(10%),所以他们选择了未来的诱惑。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发现,一个人是否能够抵御当下的诱惑,在于他对未来收益的价值评估,在于他对未来是否足够耐心,正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时间偏好。
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把这几种偏好分为,过去偏好型、现在偏好性和未来偏好型(Past-oriented, Present-oriented, Future-oriented)。比如勾践卧薪尝胆,勾践强烈的未来偏好,让他能够愿意放弃当下的很多好处。
四、Philip 的建议
- 完全活在过去和当下,看不到未来的收益,不去也不懂得投资是完全不行的。
- 完全活在未来,牺牲家庭、朋友、爱好、健康等等来换取成就、地位、财富,这是矫枉过正。
- 应该找到平衡点,在看到未来的同时,学会“享受现在”,学会观察过去的“积极经历”。
- 两个需要避免的是:对“消极过往”的沉湎,对“当下皆为宿命”的催眠。
- 生活中的很多困惑都会被解开,通过理解自身的时间视角以及别人的时间视角。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