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农民的那些年 | 种辣椒的故事
文/萧寒晨夕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01
说起吃的来,作为一个老陕,除了最钟爱的面食之外,隔个几天,家里必定是要炒一回辣椒的。从记事起,炒辣椒就是我整个人生的标配。
然而,在内心的深处,还犹记得从前做农民的时候,培育辣椒的过程确是非常地艰辛。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开始经济复苏的时候,甚至在大城市很多人已经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时候,我们远在的西府大地上,还有很多人在温饱线上挣扎着。
那个时候,对于北方偏远的那个小山村而言,务农是处于完全人工操作的层面,基本上谈不上机械化。
02
小学的时候,春寒一过,我就跟着母亲在田头上育辣椒苗。
育辣椒苗可不是个好活。
首先,你得选一块好地方。一般是在田头选一块三四分大小的空地,有的人家是把之前种好的小麦铲掉,留下一块空地来做辣椒育苗基地。这个地方一定要保证阳光充足,没有遮挡,一旦被遮挡了,后续育苗的过程就很麻烦,几乎是前功尽弃了。所以选址很重要。
第二步,在选好的地上开始挖地基。辣椒育苗的基地,不像盖房子要求得那么严格。一般一个五口之家,平均每人1.2亩地,挖两到三个育苗池就可以了。一个池子的长度在15米左右,宽度在1.2-1.5米,深度在0.3-0.5米,有的人家把坑挖得浅,但是四个边缘又垒得高些,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第三步,固定池沿子。从育苗池挖出来的土不用倒掉,那个时候的土也很稀缺,而且土的作用也很广泛,人们都会谨慎利用。挖出来的土沿着育苗池边堆成一个长方形,用铁锨把土拍成直角梯形,整个人站在池子边上,双脚交替踩踏,边踩边修,不断前移,直到把整个育苗池的渠膀子都踩实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后续在池沿子上插撑杆的时候,不至于土太松而导致大棚倒塌。
第四步,等一场雨,给育苗池松土,撒上辣椒种子。那个时候,灌溉的条件非常有限,水资源的利用远没有今天这么便利和充分,人们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育苗也很多时候都是把地基打好,然后等到一场雨之后,对育苗池做一些修复,然后才能开始下一步操作。
松土需要从一头一直耕作到另一头,一次性完成,松土的目的是为了给种子提供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保证其能够正常发芽。撒种子前要先把种子选好,那个时候我们的辣椒种子基本上都是收的上一年自己地里种的辣椒,晒干了之后,把干辣椒里面的籽儿给倒腾出来,然后收集保管好,等来年育苗时再种。
这样做的好处是成本低,不好的地方是无法保证种子的改良,但是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农民能够利用的也就只有自己手里头的那点东西。再后来,人们发现,谁家的苗长得好,挪栽到地里长势好,成的辣椒不管是大小还是色泽都更加有优势,就主动拿着自家的小麦去这户人家换取一些种子以备来年自家育苗用。如此一来,村子后来就产生了以育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辣椒籽儿撒的时候,需要直接用手均匀地播撒,机械化对当时的农村而言简直不可想象。
第五步,在育苗池的两边插上提前准备好的较细的撑杆。撑杆一般采用柳条,或者扫帚条,如果这两样都没有,也可用其他的东西来替代,总之,作用要保证和这个一样。插的深度要确保撑杆自己不会撬开就行。插撑杆的形状,是拱形,撑杆与撑杆之间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交叉的,不管怎么插,都需要保证每一根枝条的间隔和高度是相等的。
第六步,在插好的柳枝上覆盖塑料膜。这张薄膜要和育苗池大小相称且稍大,能够保证把整个骨架全部覆盖,这塑料膜需提前在附近的集市上裁好买回来。塑料膜全部覆盖在搭建好的骨棚上后,用泥土把塑料膜四周压实,做成全封闭状态。这是为了保证塑料棚里面的温度和湿度,给种子提供适宜发芽的土壤环境。
第七步,等待发芽,然后放风,灌溉,再放风,再灌溉,直到成苗。这一步算是育苗的最后一步了。塑料膜覆盖上之后,就耐心等待,差不多几天之后,就有密密麻麻的嫩牙发出来了,透过薄膜能观察到发苗的情况。等辣椒苗长到三四厘米的时候,就要开始放风了。
所谓放风,就是每天早晨去地头,把薄膜两端撑开小小的缝隙,便于外面的空气进来。放风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可能就把苗烧坏了,烧苗就预示着当年育苗失败,而且可能因为没有备用大棚,导致接下来无苗可栽,所以一旦烧苗,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烧苗这个概念,就像是给玉米施肥一样,施多了第二天可能就会导致小苗直接枯萎了。
由于大棚里面的温度特别高,开始放的时候一定要一点点开缝,且缝隙不能太大,随着小苗的生长壮大,后面就可以慢慢把大棚口两端开大,再后来除了两端,还可以把两边撑起一些口子来放风。一般放风初期,早晨放开,晚上就要关闭,到后面苗长得更结实之后,就可以整个晚上都不用封闭了,直到最后完全把薄膜取掉,让小苗整日裸露在外面,接受风雨洗礼,让它的茎和叶子更能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
在放风的过程中,要根据苗的成长环境观察土壤的情况,一旦土壤裂开或者干燥,就需要把水引到育苗池里面进行灌溉了。灌溉以把苗子的根部淹没为准,不能太多,否则苗子会成片倒趴下,后面就很难长的端正了。差不多等到苗子长到2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可以考虑移栽了。
以上七步,就是辣椒育苗的整个步骤。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03
丑媳妇终归是要见公婆的,辣椒苗培育好之后,就要移栽到地里去。
育苗池里面的辣椒苗,由于密度太大,终究是不能长久生长的,需要农人把它们拔出来,然后分别移栽到不同的田里去。拔的时候要在苗子的根部带上育苗池里面的土,这个叫“娘家土”,做绿化的朋友应该对这一幕不会陌生。原来的土带在根上,能让小苗更快适应新的环境,且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移栽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差不多到移栽的时节,小麦已经有膝盖那么高了,有的长势好的已经抽麦穗了。
那个时候,大部分农户是把辣椒苗移栽到小麦地里去,小麦在种植的时候会提前预留出成人一肩宽的间隔来,这个间隔里面什么都不种,等到育苗成功后,就可以把苗子移栽到预留的小麦地的间隔里去了。
移栽是个大工程,人们需要整日蹲在麦田里,笼子里面放满一筐辣椒苗,右手拿着小铲子,左手拿着三根苗子,右手挖坑,左手放苗,然后将土刨到坑里用手压陇,把苗子固定好,一株苗子就算是栽好了。
然后边栽种边后退,移栽的过程中,要注意,挖坑要保持左右两边交替进行,横是横,竖是竖,要保证队列整齐,这样是为了以后等苗子长大点,方便引渠灌溉。
辣椒栽种好之后,后续就是观察,灌溉,除虫,施肥等,到了麦子收割的时候,没有收割机,没有现代化,每家每户起早贪黑地人工收割,但是割麦子也是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把长了两三个月的辣椒拦腰割断了。每当割断一根,那个懊悔呀,只有经过了种地的辛苦才知道有多悔恨。
麦子割完后,整片地里就露出了整齐的辣椒树。然后就是开花,结果实,细细嫩嫩的辣椒就长出来了,再往后,辣椒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粗,等到两指长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摘嫩辣椒来吃了。
随着辣椒的长势越来越好,辣椒的颜色也在慢慢变红,从暗红到大红,最后到完全成熟。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04
辣椒成熟的整个过程,人们没有停止对辣椒的享用。
红辣椒成熟后摘回家,人们会把辣椒捆绑成串,挂在自家屋檐上风干。等到干透的时候,一部分售卖,一部分研磨成粉末,还有一部分继续保留风干的模样,等到冬季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浸泡了之后炒着吃。
农人吃的东西单一,但是吃的方法却很多样。
辣椒可以凉拌,也可以炒着吃,还可以做成辣椒酱。
若是凉拌,先剁碎,放上盐和五香粉,烧一勺滚烫的菜籽油,然后往辣椒上一泼,最后在烫手的勺子里倒上少半勺的醋,让高温灼烧一下,醋的香味马上就会飘出来,紧接着倒在辣椒上,搅拌均匀就可以享用了。
最常见的吃法则是炒着吃。也是要事先剁碎,然后在锅里面倒上适量菜籽油,等油七分熟的时候,把葱姜蒜倒进锅里,紧接着把剁碎的辣椒倒进去,简单搅拌后,放上盐和五香粉,继续搅拌,再贴着锅边淋两勺醋,用铲子再行搅拌。大约五六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风干后的红辣椒,到了天凉的季节,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辣椒是最好的调味主食。可以把干辣椒浸泡一夜,第二日一早,就可以剁碎了之后,按照上面这个方法继续炒着吃了。我甚至觉得这种风干后的炒辣椒比湿辣椒更好吃。
除了上面的吃法,人们还喜欢把湿辣椒和炒熟的白豆倒在碾盘上,撒上盐然后碾碎,最后封闭在一个容器里面,等到后续没有辣椒的的时候,再拿出来享用。
以上所有的吃法,配套最多的就是辣子夹馍,然后就是就着各种其他的面食等食物一起下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05
务农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从来没有见哪个人因为辛苦就放弃种田的。种田,是农民的使命,不仅伟大,而且光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的就是能吃一口饱饭。
从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的农民也已经不靠土地吃饭了,但是那些靠着土地吃饭的日子,却如同我们眼里的泪,在每每想起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涌现,模糊我们的双眼,让人忍不住怀念。
我做农民的那些年,关于辣椒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今天的故事仅仅只是个开始。
记录斑驳的岁月,记录那些苦涩的曾经。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