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那个隔壁桌的少年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9人  8c59ccedee42

周末去星巴克写文章,隔壁桌有一对母子吸引了我的注意。男孩大概有十几岁,穿着白色的半袖衬衫,感觉很腼腆,妈妈保养的很好,问着孩子想吃什么想喝什么。桌子上摊开放着一本书,显然是妈妈带着儿子来咖啡厅学习来了,感觉很有爱。


点完喝的,妈妈就开始给孩子讲化学题。我心想,这妈妈可以啊,大周末的陪孩子学习,还能给孩子开小灶。暗暗下决心,如果自己以后有孩子的话,也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可以让自己有能力在学习上给ta适当的帮助。但是很快,我就觉得这个孩子特别可怜。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妈妈还能比较心平气和的去给孩子讲课,但是听着听着很快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他先给孩子讲了一下化学公式的原理。但是孩子在做题的时候还是做不好,知道了例题是什么意思,但是在做其他题的时候还是不知道该从哪开始,简单的计算也会出现错误。


于是这个妈妈开始着急,忍不住骂了孩子几句。之后平静了一下,开始给孩子讲她当年学习的故事。故事的内容不算丰富,也不算励志,但是充满了赤裸裸的炫耀,一句话总结,就是自己当年很NB。


讲完了自己的故事之后,就又开始给孩子讲题。孩子依旧做不好。这位妈妈先是说“我儿子挺聪明的,脑子也够用,你再好好想想。”之后这个男孩还是做不出题,这位妈妈就越来越暴躁,频繁的往外冒“金句”,“你的脑袋长身上是干啥的?光用来吃饭了。”“你上学干嘛来的,光谈女朋友了?可你也没找着女朋友了啊!”最后变成了咆哮,把笔扔到桌子上,冲儿子喊,“这都不会,不用上学了!”

我在旁边,很同情这位母亲,大周末的出来给孩子补课,但是自己这么努力,孩子还是学不会很着急。也很心疼这个沉默的男孩。

相信这位妈妈也看过关于教育孩子的书,才会想给孩子鼓励夸孩子聪明,但是明明心里觉得自己的儿子笨。这种不真诚的夸奖,是很容易让人感受到的。

在公共场合大吼大叫,直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去批评孩子,还说这么多伤人自尊的话。这个孩子如果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保持对滑雪的兴趣,那真的是见鬼了。


孩子在面对未知领域的时候,就像是我们刚换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因为太陌生,很多事情学了也很容易忘记。公司的流程对于老员工来说,看似很容易很简单,但是对于新人来说却是复杂的。


如果这个时候,被领导批评没脑子,而且是当着一堆人的面,心里会是什么感受?最起码是会生气的吧,而且自信心也很有可能受挫,心理阴影面积估计也不会小,也许心里还会暗暗的想,老娘再也不想上班了不伺候你了。


成人会有这样的感受,那为什么要让孩子承受这些呢?而且是来自最亲近的人的指责?


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好奇、希望理解和表达以及因为自卑感或者虚荣心来证明自己。很多时候,家长的“着急”会破坏他们学习的动力,所以作为家长也需要克制。

孩子的能力和技巧不足,需要正确的鼓励,把人和事分开评价。事情做不好没关系,勇气和努力必需得到肯定。而且家长常常忽略一点,自己在学习的时候,遇到某个学科知识,开始怎么也学不会,但不确定是从哪个时刻开始,一下就“通了”,好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某个知识或技能一下就会了。

所以,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时间,才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实在是受不了这位妈妈的咆哮,我带着东西离开了原来的位子,希望这个动作可以提醒她在公共场合的克制和礼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