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读书笔记(二十六)
《知识论》读书笔记(二十六)
2022年8月11日
A:所谓社会性
1,有些收容工具本来是有社会性的
官觉和认识都有社会性,牵扯到的趋势和工具有些有社会性,如语言。
2,所谓有社会性
作者举例说明有社会性的表示方式,借以说明有社会性是一件事,所与的客观与否是另外一件事。
3,甚么东西有社会性
官能有对(不相对于社会),客观的所与就官能说没有社会性。所与相对的是官觉种,不是社会。
知识相对,知识内容有正确真假问题而没有社会性,所对是知识类。
官觉与认识是可以相对于社会的,有社会性。
4,一部分社会性底说法本书不赞成
知识底社会性表示知识是相对于时地的(即不同时地有不同知识),本书不赞成此说法。
本书承认官觉与认识有社会性,但不能就此认为官能与知识亦有社会性。
B:趋势中的社会性
1,工具或趋势底社会性
官觉与认识的社会性可以从趋势和工具两方面考虑。
趋势方面,语言、习惯等(社会的信仰和记忆也可因语言而成为有社会性的工具)。
综合引用工具时,有社会性的工具或许会受到没有社会性工具的影响,社会性的加入是不可避免的事。
2,语言风俗底社会性
语言既成之前的约定俗成已经表示语言的社会性。
习惯可以因为仿效而成为风俗,风俗反过来可产生习惯,风俗总是有社会性的。
3,信仰有时有社会性
相信依靠语言成为社会的信仰(因相信而发生某种行为上的反应)。一社会中的官觉者利用信仰以为收容与应付的工具时,则要受到社会性的影响。
4,有社会性的记忆或记载
语言,尤其是文字的应用使记忆得以记载下来,以往的经验也可以保存。记载对社会就如同记忆对官觉者,可收容与应付。以社会历史背景应付当前,这应付是有社会性的。有历史的。
C:官觉与认识对象的社会性
1,对象的社会性
官觉与认识是综合的,其对象(官觉和认识的对象不只是所与而且是有意味的对象)是有社会性的(意味不只是情感)。
2,以花为例
以中国人与英国人看到兰花以及玫瑰有不同的意味为例。
3,语言文字所给与对象的社会性
某些文字的翻译问题,不仅官觉与认识的历程受文字的影响,对象也受影响。
4,政治制度,风俗习惯所给予对象的社会性
官觉与认识二者和整个的社会及其历史分不开,离不开文化群(从官觉与认识着想,文化大部分是收容与应付所与的工具)。
D:官觉与认识的社会性和知识的客观性
1,认识和知识的分别
认识是亲切的,直接的,综合的,个体的。
知识是分析的,系统化的,对个体而言知识可以是普遍的(不限于某时某地),分析的(不和许多有社会性的东西混合)。
2,不同社会的认识不同不表示他们的知识不同
各社会的认识不同,知识不能不同。
若知识不同,则无从知道知识之有社会性。
知识没有社会性,才能知道官觉与认识有社会性。
3,对象的社会性不影响到他的性质
知识是抽象的,分析的,不必牵扯到认识,更不必牵扯到官觉和认识的社会性。
第六章 思想
一:心
A:心字底各种用法
1,心字在哲学上的重要
作者表明在本书只谈心的用法,不涉及心究竟是什么?
2,常识用法之一
此处所说一心,似乎只是思想或意志同样而已。
3,常识用法之二
其次常识中的“心”大都有意识、意思、意志等代名词,可用意、念、愿望、神等字代替。
4,常识用法之三
将心视为生理上具体的东西:①是当作心脏,②是说脑子是心。
这看法并不是我们要说的哲学上的心。
5,良心
以良心为伦理行为的主宰,但是否是知识经验的主宰则是个问题。
B:哲学上的心
1,哲学用法之一
范围最广的为万有皆心的“心”,等于包罗万象的宇宙。这样的心也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心出发,外延加广,意义加淡。
2,哲学用法之二
上帝的心或帝心,与日常的心比喻上有相似之处,但无人心的限制。
3,哲学用法之三
超心,可以说“个”。
与超心相似的似乎是时间、空间那样的东西。
超心可以但不必是第1,2条所说的心,可以与物平行,也不必就是上帝的心,不必承认上帝。
4,这些用法与本书不相干
本书所说的心是思想之官的心,虽本书陈述知识论,但不唯心也不唯物,总要承认有非心非物,然后才有心,物在知识论上的用法,以去解决问题。
C:思想之官的心
1,此用法底重要
知识论讨论思想,所以“心是思想的官”这一说法非常重要。
2,有比喻上的便利
“心是思想之官”有比喻上的简单性,容易让人接受。
3,比喻的短处
比喻是多数相似,而不是各方相同。但比喻中一方面的相似容易抹杀其他方面不同引起的误会。
相比于耳目口鼻,我们无法明确的指出心是哪一样东西。
4,心不是平常的官能
若将心认为脑子,则脑子不能像耳目口鼻般有生理上所司和如何司的术语,也就是说以生理学术语去说明思想的企求还没有满足。
5,一部分的困难
用眼睛为例。
用生理学术语去形容生理上的脑子可以做到。
但对于思想,无科学术语形容。
以脑子为心存在许多困难,更不可能以脑子里某部分为心。
D:心与思想
1,不必用心字
“心是思想的官”本书不作如此说法。
不用“心”字可避免许多问题。
2,思想能力
一类知识者在性质可以有同样的能力。
以心为思想能力为狭义的心,但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心。
3,思想能力的重要
思想重要,思想能力更重要,讨论思想要分别想像和思议。
有思议才有知识。本书不谈心,只谈思想能力,不会有唯心的问题发生。
4,注重活动
本书注重能力的致用(能力的活动),能力需要活动去表现。
注重思想能力的活动及注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