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行之中国古董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秋千儿
在英国之行的最后几天里,我参观了一些庄园,大约都是因为继承人交不起二战时高昂的遗产税而交给国家的。一路上跑过一望无际的牧场,半人高的草随风翻着波浪,黄色的草卷随意点缀在田野里;临近庄园时便能看到花园里满是层层叠叠的玫瑰月季薰衣草,阳光下的小湖里倒映着整个庄园,悠闲的白天鹅好像漂在蓝天上。
园子虽大,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庄园里那些林林总总的中国古董,数量之多可见当时中国风正大行其道。摆件里以明清青花瓷器为主。图案有些传统的祥云螭龙灵芝梅花,更多的却是西方花卉,洛可可边饰,甚至洋装贵妇和骑士。似乎那时对出口瓷器没什么限制,市场上什么有销路就画什么,完全不考虑是否在西方推广一下我天朝上国的传统审美观。不管图案是什么,做工还是很精细的。胎体质量比民窑的细密,钴料颜色也比民窑的鲜艳。也许当年是真心实意地希望洋人能喜欢上这些物件,并非希望他们熟悉中国。
而那些庄园主也真的没想去了解这些工艺品。我看到几对蓝釉瓷狮子摆件,它们折着耳朵,有的扒着地面似乎要起跳,有的踩着绣球扭着头,个个形态生动,釉色均匀。下方介绍牌上写着——“中国斗牛犬”。也许就算有人说明这摆件是狮子,买主也不以为然吧。
我不知道那些雕漆的花盆、紫檀的衣柜、景泰蓝的香炉、德化瓷的神仙像和戏台上关公的大刀有没有发挥实际功用,有没有人欣赏它们的美,有没有人赞叹过那些工匠的技术,或是发现了他们的奇巧心思后会心一笑?如果洋人从和工匠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些工艺品,赋予他们完全不同的功用和意义,工匠们的心思算是白费了么?到底是要“懂得”才有意义,还是只要“喜欢”就有意义呢?还是……没啥意义,就是些飘洋过海的摆件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