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文学》哲思每天写1000字

原道

2019-02-23  本文已影响121人  羽田岚
    ㊣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能够到达,就不是永恒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如果被命名,就不是不变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可以称为天地的本源。“有”可以称为万物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体察“道”的端倪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无与有这二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称之为玄妙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妙又玄妙,正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原道

      “道”是什么?可能许多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道”是道路?是方法?是表达?或者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然而在我看来, “道”的解释并非如此复杂,可以用两个字来说明——“有无”。

      为何是“有无”?宇宙的状态总的来说可分为有和无两种状态,有和无共同支撑了这个世界的结构,是辩证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

      正如易经所表达的那样,“一阴一阳之谓道”。物质与思维,阴与阳,生与死,太阳和月亮,计算机中使用的二进制0与1,刚与柔,有和无,就像太极图一样,阴阳交错,又相互运动,才使得万物得以生生不息。所以老子才说道无法用一个固定的名详尽的表达出来。

      因为无论如何表达,都不能说透道的含义,就像盲人摸象,摸到的只是大象的鼻子躯干以及四肢,如果就单个部分而言就认为是大象的全部,又怎么能是正确的呢?

    道也是这样,道大,道的范围是如此广阔,虽然无法用言语直接表达出来,但也并非无法认识和感受。

    日常生活中,小到一棵树,一棵草,一株小花,一粒石子,大到浩渺星空,我们凭借自身的观感,凭借自己的思维,可以感受到道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当闭上眼睛时,感受到的是一个世界,而当睁开双眼时,我们感受到的又是另一个世界。

    那么什么是有无呢?又该如何理解有无呢?

 

原道

      有和无是事物的两种状态。无名,就是天地最初的状态,因为它无可名状;有名,就是万物最初的来处。天地之始,空无一物,一片虚寂,呈现出无的状态。过了漫长的岁月之后,山川河岳,鸟兽草木,万事万物才开始出现,这时又呈现出有的状态。

      当我们内心清明,没有杂质的时候,往往看问题能看到更深一点的层次,做事情也比较得心应手;当我们内心混乱,患得患失的时候,想问题也比较表面,做事情也更容易出错。

      这就是有和无转化的妙处,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以无欲的态度来看问题,做事情。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要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考虑事物,保持这种心灵澄澈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工作和学习。

   

原道

      有和无两者构成了道,它们都是道所衍生的,这两者皆是我们探求事物的途径,都玄妙无比。为什么要从有无去认识,把握,探索事物?因为宇宙就是从有无中产生的,它深邃辽远,只能一步步去探求,所以老子才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读《老子》的过程中,慢慢体味其中的含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回归。这种如此奇妙的感觉,使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成为我的枕边书之一。其实,读懂《老子》的过程中,也就慢慢读懂了自己。

无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