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静听笑语大学,考研,学习

《现代汉语》绪论篇 语言第二

2018-12-15  本文已影响1人  234af9ace397

目录

民族共同语与方言

一、民族共同语

二、汉民族共同语

三、方言产生的原因

四、我国七大方言区


一、民族共同语

1、民族共同语和基础方言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通用的语言,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什么方言能成为基础方言取决于该方言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这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等条件。

2、民族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

共同语和方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源异流,相互影响。二者都能满足一定社会交际的需要,都具有完整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① 区别

适用范围不同,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民族共同语是通用语整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② 联系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总之,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很长时间里仍于共同语同时存在。

二、汉民族共同语

(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演变

1、最早形成于先秦时代,称为雅言,

2、汉代称通语,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

3、1955年北京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会后正式确定三项标准。

(二)历史上口语与书面语的分离

1、先秦时期:时期口语和书面语一致;

2、汉魏六朝时期:口语和书面语逐渐分离,书面语沿用先秦文言

3、唐宋至五四时期:口语和书面语长期保持分离,口语持续发展,书面语沿袭和仿照先秦语言,同时增加白话书面语。

4、古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文言文,现代汉语标准的书面语是白话文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其中北京话地位特殊,原因主要有:

1、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自金元以来发展成为官话;

2、白话文学作品更多是用北方方言写成,并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3、北京语音在五四时期之后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相互推动和影响,逐渐使二者接近起来,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规范和推广。

(四)古汉语现代汉语的比较

现代汉语较之先秦古汉语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音方面:从总体上讲语音系统简化。主要表现在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清鼻音声母消失,复辅音声母不存在了,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为调类。

2、语汇方面:新词大量产生;词的双音化倾向明显;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一大批印欧语词和日语汉字词进入语汇系统。

3、语法方面:量词越来越丰富;介词、语气词基本己完全更换;代词系统明显简化;词类活用现象明显减少;动态助词成为常用词类;动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成为基本句法结构;句子的连带成分增多,结构趋于复杂,产生一些欧化句式等。

三、方言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徙、山川地理的阻隔等;

2、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四、我国七大方言区

(一)汉语方言的分区

1、汉语方言差异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其中语音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差别最小。

2、现代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3、在复杂的方言区内,可以根据内部的不同特点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有些甚至再分“方言小片”直到一个个地点的方言,称作“地点方言”。

(二)七大主要方言的分布情况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民族总人口的7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中,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词汇为基础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部分地区);西北方言(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新疆汉族);西南方言(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除东南角咸宁外的地区、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江淮方言(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镇江、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省长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小部分、浙江大部分。

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2%。

3、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以长沙话为代表。湘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2%。

4、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3%。

5、客家方言

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3.6%。

6、闽方言

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域跨越六省,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以福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7%。

7、粤方言

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广泛分布于广州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4%,是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

在香港及澳门,从市民日常交流,到学校教育、工商行业,到政府办公、立法会选举;到科学研究、新闻传媒、大众娱乐,粤语都占绝对优势地位(除粤语之外,英语亦较为流行)。在汉语语族里,除普通话外,粤语是比较成功发展为全功能语言的语种。同时香港大众媒体及娱乐事业的繁荣使粤语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

在海外,由于移民有相当比例来自粤语区,亦使粤语成为大多数海外华人社区的最流行语言之一,如粤语是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语音主要特点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