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懒学习法
每天要在朋友圈打好几个卡,知乎听书,极光和沪江背单词,简书写文,今天又加入了朋友推荐的女性专属阅读书单和陈果老师哲学课。过两天还有老陆的商学课第二期也要开班。最近常有朋友问我,每天要做这么多事,还要上班,管孩子,做饭,怎么忙得过来?其实,我并不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也不是那种特别勤劳的人,但我有“偷懒学习法”就是“阅读”和“交友”。
中学时代,家住的离学校远,同学都不住在家附近。爸爸妈妈管得严,每天放学掐着点回家。因为自己是独生子女,所以总是一个人,没有小朋友可以一起玩。那段时间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以前资讯不发达,可以读的书也不多。而且大部分是借的,如果看到一本好书,就会想办法尽快读完。那时熬夜读闲书是经常的事,也因此影响了学习。
不过因为这样的经历,自己也训练出了快速阅读的本领。缺点是读书不精,也很少记笔记,全凭仅有的记忆和数量上的积累。一直觉得自己的不求甚解是种糟糕的读书方法,但偷懒已经成了习惯,改变很难。好在自己的专业不需要做学问,读书纯属爱好,记不住也不是什么负担。
后来出于爱好去考了中文自学考,慢慢培养仔细读书的习惯。因为考试没有范围,所以一本书可能要来来回回读好几遍才能梳理出重点。每次考完,还要想想这次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时候一个知识点需要的衍生阅读很多。如同枝干上需要繁茂的树叶和果实,树才会漂亮丰满,以前大量阅读的积累,终于提现出了价值。
这两年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决定了你的人生。”想想的确如此,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把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我是个典型的“拿来主义者”。比较容易受他人影响,如果我觉得别人是对的,好的,就会学习和接受。周围优秀的朋友很多,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出生的不同的背景,成长过程中的经历,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但不正因为这些不同之处,才让我们有机会发现“美丽新世界”吗?每个朋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镜子”让我时常反省,才会进步。
现在生活节奏很快。我们每天会有大量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前些日子跟一位老师喝茶讨论到读书问题,她说现在大部分人的阅读耐受力是一篇2000字左右的短文。她不喜欢电子书,平时也不上网,还是坚持纸质阅读,但也感觉阅读量大不如前。大概很多人深有同感,如果不是需要持续输出,我的读书节奏也不会这么快。
每天早上在固定时间读公号文章,听有声书,上下班路上学英语,晚上读书写作,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必需,习惯成自然,坚持也就不觉得辛苦。只要我们想做一件事,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阅读”和“交友”是我偷懒的学习方法。在书中吸取养分,跟朋友学到新知,都让我收获颇丰。虽然,常会碰到不明白的事,但我相信“上帝自有安排”。到了合适的时间,自然会懂。
偷懒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