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不行的魏文侯——《资治通鉴》学习体会之五
资治通鉴花了大量篇幅描述了魏文侯这个人物,语气中不乏大量的溢美之词。看来司马光对魏文侯是十分敬重认可的,这在战国时期如鲫过江的君主中是十分少见的。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执政魏国正处于战国开端,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司马光为什么那么尊崇魏文侯哪?可能还是受到个人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在魏文侯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阐释。
先来说“信”字。
有一天,魏文侯和群臣饮酒,气氛很愉快,外面突然下起了雨。
这时,魏文侯要人准备车马,送自己到野外去。身边群臣就劝阻他说:“大家喝酒喝得正开心,外面又在下雨,您何必非要赶在这个时候出门呢?”
魏文侯说:“我已经和管理山泽的官员约好了要去打猎,我怎么能让人家白等一场呢?”
当然,下雨天没法打猎,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魏文侯如约赶到约定地点,亲自告诉那位管理山泽的官员,取消当天的打猎安排。
大家要知道,管理山泽的官员称为虞人,级别很低,魏文侯亲自跑去通知虞人,大约相当于集团公司董事长亲自去通知某个分公司里的某个科长,何必那么认真那?但魏文侯还是执意去了。
我们能理解魏文侯的心思:虞人是小官,打猎是小事,领导对小官和小事尚且如此守信,何况对高官和大事呢?
魏文侯就是要在魏国树立诚信守约的精神榜样。因为他深知: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
子贡有一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讲了三大注意事项:第一,粮食储备要充足;第二,武器储备要充足;第三,要获取人民的信任。这三件事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信任最重要,粮食在其次,武器排在最后。
为什么有这个次序,孔子的名言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意思是说,虽然没有武器会被杀,没有粮食会饿死,但死人的事情自古以来屡见不鲜,不是多大个事,只要大家对君主的信任度还在,政权就不会垮。
大到国家,小到团队,甚至个人之间相处,诚信永远是凝聚人心的基础,失去了彼此之间的诚信,整个集体就会一盘散沙。
魏文侯还有一个优秀的品质,体现在“礼”上,他总是做到谦恭有礼,礼贤下士。
他拜当时魏国儒学大佬卜子夏和田子方为师,平时对两位贤人礼遇有加,每次经过段干木的住处都要在车上行礼。他这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态度赢得了天下士子们的心,各地的贤人纷纷归附在他的周围。
三家分晋后,在魏斯、赵籍、韩虔这三位刚刚晋升为诸侯的人物里,魏斯,也就是魏文侯,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他所统治下的魏国迅速成为三晋当中最令人瞩目的一支力量,成为战国七雄之中的翘楚。
由此看来,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完美人设实在太重要了。对魏文侯我是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