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18小时
昨夜28号23:37开始奔赴在假期路上,直到今天晚上六点多才踏实的躺在床上沉沉入睡。我还真有点佩服自己竟然熬了18个小时。
29号0点顺风车带我们上高速,3点44分抵达纺织城,我在我们姐妹群分享了行程。
这四个小时里,和司机师傅聊天中得知,他是专职出租车司机,车是从滴滴平台买的新能源车。一年给平台交3600元,然后每日接单,平台抽一些,以我们这单240为例,他能拿到220左右。
他每天下午3点后开始接单,昨天是接了到汉中的四个人的拼单800元,下午一直在高铁站等看能不能拉上人不空返。
师傅也是个有心人,接了我们的单,然后巧妙的促成我们连夜跟他走了。
行程中得知还有两个返回西安的师傅是空车返。好在他们都是能源车,充电花不了多少钱,否则这个油钱就够他们受的了。
凌晨四点,虽说是快入夏了,但也冷的够呛。今年的天气反复无常,一日夏装转天上羽绒服。
到了目的地,师傅放下我们后建议我们要么去电竞馆要么去24小时便利店呆着,等班车,天太冷了。
一打听,最早的班车是七点开。还有3个小时。好在便利店有桌子和凳子。当班的店员正忙着理货。
到五点半地铁开门,她手都没停过,一边售卖一边上货。
我们过地铁区,来到班车区,已经有十来个人在那里等着开门了。
大约六点半左右,门开了,我们进去从容的上个洗手间,买票上车。
差5分钟7点时,班车就坐满人了。第一次我们赶个早班车,司机是个年轻的帅小伙。戴上墨镜,迎着朝阳,带我们出发。
8点十分我们到了县城客运站。下车一问,到家里班车要等到午后了。我们出站打算先去吃个早餐再说。
出站就有人主动上来问上哪?要搭车吗?拉到家100元。这个价这几年还没涨。私家车主先拉我们去了花溪吃早点,据说是个网红打卡点,里面还有点像袁家村的感觉。
巷子口有豆浆饼子,还有这里的特色镜糕和搅团。我还是选择了传统的豆浆和鸡蛋灌饼,老乖要了镜糕。
豆浆是现打的,豆汁很浓,很甜,带了少许豆渣。尝了一口老乖的镜糕,里面裹着豆沙,也很甜。
早晨蜿蜒的洛河,不再清澈,山林也不见鸟鸣。记忆中的几座吊桥也不见了。入眼的是几处工地和拦坝,河里已经树起几根高高的桥墩。
快到家时,这条路突兀变成一个直达半山腰的水泥路。吓我一跳,这路咋突然上山了?
老乖说,旧路还在左边的,这是为高铁打隧道专门修的路。
到家十点了。炊烟袅袅,原来是公公在为我们做饭了。小姑子已经和公公通过电话,告知我们提前回来了。
没了婆婆和妯娌的家。新砌了院墙,院子左边原来的厕所,圈舍和空地,翻新加盖,变成一间带杂物间的厕所和车库了。
院子里晒着茵陈和艾叶。右边杏树长大了,结了好多杏,大大小小个个饱满,随风摇曳着。
屋里房间还是没啥变化,只是落满灰尘。堂屋摆放着婆婆和老三媳妇两人的遗像,笑盈盈的。
厨房仿佛还有她们的身影和说笑声。我们回家了,再也不能享受到点就吃,啥也不用做的待遇了。
公公添柴烧火,老乖帮忙炒菜,很快弄好一顿饭。我笑着问公公,:“爸,你终于会做饭了?”
公公腼腆的笑了一下说:“简单的会。以前你妈不舒服的时候也做,做的少,就是你妈说做的不好吃……”最后几个字声音很小。
吃过饭,老乖让我洗锅碗。看到那口大锅和黑黝黝的抹布,我说先去买洗洁精和洗碗布。
我们去了一趟老二家,给孩子带了点零食。等我们买东西回来,公公已经把大铁锅和碗洗了。
我和老乖把被褥晒到院子里,他等不及晒好就头倒头睡了。已经整12小时了,他在车上还睡了会的,我还在熬着。兴许是亢奋,兴许是看着满眼灰尘和油腻,躺平不了吧。
老二媳妇给我们送了几个她做的花卷和韭菜饼,就去忙了。
我开始把厨房碗盘盆子桌子拿到院子里擦洗。再擦案板和橱柜台面上的灰。
五点老乖睡醒了,开始张罗晚饭。看到公公地里割的韭菜就说炒个韭菜鸡蛋,再炒这弄那的。
“晚饭而已,你去地里摘点菠菜,打个菠菜鸡蛋汤,吃花卷和韭菜饼吧。”我对老乖说。
老乖:“对对对,挺好的!”
老乖的单位有厨师安排一日三餐,在家有我安顿准备饭菜,现在我就有发言权。
我们把晒得宣宣的被褥拿回卧室,我铺床,他去地里拔菠菜。
我洗菜,烧火,他做汤,电饼铛热着花卷和饼子。公公在院子里劈柴。
在农村,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