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6懒蚂蚁效应:懒,是因为勤奋到没有时间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红参勿忘

 

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欢迎收听刘润5分钟商学院。

  作为老板,你喜欢每天在办公室晃悠几圈,这有个学名,叫“走动式管理”。有一次你有晃悠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拼命的打键盘,但是有一个员工,时而静静地闭目养神,十二慢悠悠的端起咖啡站起来,望着窗外发呆,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你的直觉告诉你,这个员工一定在偷懒!公司大了,看来走动式管理很重要,不晃悠几圈,都发现不了这样的偷懒情况。回到办公室,你立刻让人查了一下这位员工最近的绩效,惊讶的发现,不会吧,他的绩效居然是名列前茅!

不要感到惊讶,要感到惊喜才对。你拥有了一只“懒蚂蚁”。什么叫懒蚂蚁?

概念: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一群黑蚂蚁进行了研究。他们把蚂蚁分为三个小组,每组30只,观察他们的行为。研究人员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的工作,寻找、搬运食物,但是却有少部分蚂蚁好像无所事事一样东张西望。

研究人员在这群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把这群蚂蚁称为:懒蚂蚁,然后,断绝了整个蚁群的食物来源。有趣的是,这时候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突然都不知所措了。而那些“懒蚂蚁”们却挺身而出,带领蚂蚁们向他们侦查到的其他食物转移。

原来,这些“懒蚂蚁”看似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但他们其实是在侦查和研究,不断探索新的食物来源。当整个组织遇到事务危机时,他们就能立刻扮演重要的作用,开领大家度过危机。

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懒于杂物,勤于动脑。

案例:

对应到企业管理中,我们在“用人”的时候,也要懂得善用“懒人”。我的前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比尔·盖茨经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我通常会分配懒惰的人去做艰难的工作,这是因为他的懒惰会促使他找到简单的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很多人听到这里,可能会一拍大腿,太好了,今天终于给自己的“懒”找到理论依据了。我简直就是那只最烂的蚂蚁啊!放眼天下,谁敢和我比懒啊!

对“懒蚂蚁效应”很多人有个误解,觉得是因为“懒于杂物”,所以“勤于动脑”,越懒越聪明。其实恰恰相反,是因为“勤于动脑”,所以无暇顾及其他,才会“懒于杂物”,be能颠倒因果。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衣柜里,有十几件一模一样的T-shit。很多人感慨,说就是因为他蓝,甚至烂到连衣服都懒得换,所以成功了,其实相反,是因为他勤奋,勤于思考,甚至起到每天穿什么衣服这件事,都没时间想,所以才会成功。

同样的道理,很多成功人士的桌面很乱,不是因为“懒于收拾”,而是因为“勤奋得没时间收拾”。

运用:如何运用懒蚂蚁效应

企业在用人时,既要选择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勤蚂蚁”,也要人用运筹帷幄、对大师大方向有清晰头脑的“懒蚂蚁”。不能仅仅强调“务实”。或者不能把“勤奋做事”等同于“务实”。我非常喜欢雷军讲过的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具体来说,我们要看重培养及各领域的懒蚂蚁。

第一,战略领域。

两千年前,中国人就把“懒蚂蚁效应”用在管理国家了。春秋战国时骑的“养士之风”,就是一种典型的应用。这些门客或者说幕僚、谋士、军师,就今天看来,就是战略顾问。比如著名的孟尝君,得到了以懒出名的门客、“战略顾问”冯谖的帮助,最终“为相数十载,无纤介之祸”。

对应在公司里,战略规划部门、市场分析部门、客户研究部门,口时看似很不务实的“懒蚂蚁”,但会在关键的时候,给你很大的帮助。

第二,研发领域。

微软在全球有四个研究院,里面都是一些真正的科学家,比如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等等。他们研究的都是“一颗小石子落在水面上,波纹会怎么扩散”这样的问题,很不务实。但正是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研究,最终不断地转化到产品上,产生巨大的价值。

华为有个2012实验室,专门研究黑科技,比如手机芯片。大家都不知道这群懒蚂蚁在干什么,有什么用,直到智能手机大战来临,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扛起大旗,为华为创造了巨大的成功。

小结:认识懒蚂蚁效应

懒蚂蚁效应是指,企业里通常有一群人,懒于杂物,但勤于动脑。要善用这群人,他们在关键时刻,会发挥重要的价值,比如战略领域,研发领域。记住,懒,是因为勤奋到没有时间。

刘润:作为管理者,你的企业是否也有这样的懒蚂蚁呢?你是怎么用他们的呢?作为员工,你懒吗?如果懒,你是懒于动脑,还是懒于杂物呢?

个人思考:我是一个“懒人”,但是我通常的情况下,动脑比较多,但是这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大脑天马行空,而型动却迟迟跟不上,导致大脑里的所想,无法落实于实处。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制定策略时,做个“懒蚂蚁”,将精力都投入到思考上,等到执行的时候,则把自己的省份切换到“勤蚂蚁”,不停的努力完成任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