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文堂练笔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儿子的家风故事:善意扶门

2018-05-07  本文已影响361人  水晶童话坊

https://xiaoying.tv/v/zqkjqj/1/?fromApp=XiaoYing&toApp=wechat&from=singlemessage


视频文稿:

        大家好!我是西罗园学校二年级二班的姚力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家风故事是:善意扶门。

        当你穿过玻璃门时,有没有为后面的人扶门?或者对前面为你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呢?也许这个细节太简单了,你从来没有注意到。

        在我很小的时候,好几次被别人掀起的门帘打到过,也被别人突然松手又回弹的玻璃门碰过鼻子,那个感觉真是又疼又不爽。

        妈妈告诉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记得带着善意,为自己身后的人扶门。什么是扶门呢?扶门就是,当你穿过一道门,你要主动向后看一眼,如果你身后还有人,就需要为他扶着门等一会儿。又或者当前面有人为你扶门时,你需要加快一点脚步走过去,说一声谢谢,然后很自然地接着他扶过门。

        主动给陌生人善意扶门,这个细节代表着我们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扶门是一种大爱,也可以是爱的传递。我想,在扶门的那一刻,每个接手的人,心里都是开心的,温暖的,对世界充满善意的。

        我们现在年龄还小,生长在小小的世界,身边只有爸爸和妈妈,老师和同学。但我们终究有一天,要走向大大的世界。我们要向社会,合理地表达爱意与善良,扶门动作是其中一项。让对他人的善意,在自己的手中传递,这样的感觉很美好。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认为呢?期待你们也来分享自己的“家风故事”吧!


妈妈的体会:

        我是妈妈,很开心参与这一次儿子的“家风故事”小视频录制。有几个小小的体会,我想记录下来。希望可以和儿子一起,来回味整个录制的过程。

一、精心选题和立意很重要,拍摄过程收获很大。

        关于“讲述自己的家风故事”这项作业,其实班主任石老师在开学初的家长会上就已经布置下来。但是由于今年工作和新房装修以及墨墨周末排得满满的课外兴趣班,消耗了非常多的精力,所以这项作业一直被遗忘在角落里,没当回事。墨墨才上二年级,每天及时把老师留的作业写完,就已经自认为很不错了,他从来没有把“家风故事”当作必须要做的作业。

        直到“五一”假期前夕,石老师要求孩子们在三天假期里一定要完成这项作业,墨墨才开始有了一些危机感。4月29日那天,看到班级微信群里一会儿蹦出一个小视频,墨墨有些坐不住了,主动要求:“妈妈,咱们也开始做家风故事的作业吧。”

        “好啊,那你觉得咱们做什么主题的比较好呢?”

        “我也不知道啊。石老师说了,可以试一试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之类的。妈妈你看,XXX拍的是帮妈妈拖地,XXX是自己洗了运动会穿过的黄马甲,XXX自己煎鸡蛋做早餐,XXX帮妈妈收拾碗筷并洗碗,XXX自己收拾了书包。。。要不然,我也帮你拖拖地好了。”

        “拍一点帮妈妈做家务的小视频,当然很不错。你现在是小少年了,帮助爸爸妈妈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是应该而且值得长期坚持的。可是妈妈认为,咱们要不要换一个思路,不要跟着大家的想法走,咱们做一个不太一样的作业行不行呢?”

        “好啊,妈妈,我也想做一个不太一样的。可是妈妈,要做什么样的好呢?我也想不出来呀。”

        看着儿子一筹莫展的样子,想来他确实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点子。

        “妈妈有一个想法,你看看可行不可行?你记不记得你小的时候,去商场买东西或者去肯德基吃薯条,总会被一些人一松手就弹回来的门打到鼻子,很疼对不对?”

        “是啊是啊,妈妈,那些人太讨厌了,都不好好看一看后面还有人。”

        “是啊,其实在咱们身边,很多人都是没有意识到这个小细节的,自己穿过门走进去就完了。但是妈妈有跟你说过,咱们在进门的时候,要回过头看看后面,要是有人的话,咱们就帮他扶一下门对不对?”

        “对呀,这样就不会打到他了。妈妈,咱们就做一个跟扶门有关的家风故事,好不好?”

        “好啊!”

        说干就干。

        墨墨很兴奋地搬过来自己的小黑板,用粉笔一板一眼地写上“善意扶门”(当然,这个名字是妈妈定的。)。

        接下来我们特意去了一趟常去的商场,花了小半天的功夫,拍摄了很多不同场景的小片段。北方的商场入口处一般都是夏天悬挂塑料门帘,冬天悬挂厚棉布帘。在一群人进入的时候,塑料门帘总是时刻在来回晃动。大人可能还好,眼疾手快,在门帘打向自己之前,就能伸手掌握住门帘摆荡的节奏。而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总在不经意间会被甩起来的门帘打到身体。遗憾的是,我们拍摄的商场,真正有扶门意识的人其实并不多。

        在拍摄的过程中,墨墨一次又一次体验被别人掀起的门帘打到,那种沮丧的感觉。但似乎他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显得那么委屈和愤怒。他似乎开始明白,那些不认识的陌生人,不主动扶门,仅仅只是不知道扶门会为后来人带来方便,而不是对小小的他抱有恶意。我一直希望,孩子可以用平和的眼光看世界,这一次,通过带着表演般的亲身感受,孩子应该是有所体会的。

        让我没有想到的另一个收获是,墨墨慢慢克服了面对镜头的羞涩,开始自然地伸手为后来人扶门,开始主动为扛着长长不锈钢管的叔叔拉开门,开始迫不及待为推着清洁车的保洁阿姨伸手挡着电梯门,我的镜头,竟然捕捉到了他的快乐!我猜,彼时彼刻,他的心一定被自己的扶门动作温暖着,也被陌生人感激的“谢谢”温暖着。

        最终完成的视频,其实并不算完美,值得修改的小细节有很多。但跳出视频作业之外,是有一些值得欣喜的地方的。这就够了。

        我和姚先生,希望孩子是阳光而自信的、是温暖而敢于担当的、是快乐而善良的,我们和孩子,一直在路上。

二、孩子成长的过程,父母有效陪伴和积极参与,会让孩子更有信心

        今年的家庭情况比以往要特殊,姚先生的工作任务紧,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外地出差。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监督孩子学习情况以及陪伴孩子周末上课外兴趣班,这些工作,通通需要我一个人完成。可是我们又不希望“爸爸”的角色就此缺失,所以姚先生坚持与孩子保持微信里的互动,尽可能不错过孩子的喜怒哀乐。在有限的几天假期,他也会最大限度陪伴孩子,稍许弥补一下缺撼。

        这次的家风作业,照样是在家庭成员中有分工。墨墨是演员,兼后期的配音。妈妈是编剧,导演兼摄像师。爸爸则负责后期的视频剪辑和配乐。如此一来,墨墨对一家三口的合作是心有期待的。

        那天拍摄完需要的素材,回到小区进入电梯时,墨墨发现楼前斜坡上,有个爷爷提着满满两大兜东西,脚步匆忙。这时他主动伸手挡了一会儿电梯门,然后一直按着开门的那个按钮。

        “哟,墨墨,你们是在等着我吗?"

        “嗯,爷爷好!”

        “你们出去了?假期在哪里玩啊?"

        “我们去百荣了,拍我的家风故事,我们老师留的假期作业。我妈妈我爸爸,陪我一起做这个作业。要拍成小视频。"

        “哦,这样啊。你用什么拍?用手机吗?要是手机拍效果不好的话,你们去我家拿摄像机来用吧。。。"

        。。。。。。

        一老一小一问一答,聊得挺热闹。我在一旁微笑地听。我能感觉到墨墨的小骄傲。他小胸脯抬得高高的,用笃定的语气,告诉熟悉的邻居爷爷,自己将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作业。那个时刻,我清晰地看到了,他的眼睛里有光,亮晶晶的。

        庆幸的是,姚先生4月30日晚上有机会回到家里。我做了一桌子菜,墨墨坚持不先吃,要等爸爸回来一起吃。直到时钟指向10,家里的门铃才响,此时的墨墨其实已经是强硬撑着才没睡觉的。墨墨简单扒拉了几口饭,趁这功夫还跟姚先生约定好家风故事的具体分工,然后满足地上床,倒头就睡。

        5月1日早晨,从没醒过那么早的墨墨,6点钟就睁开眼,催促爸爸快点做剩下的工作,他自己也要赶紧配音。因为这是该交作业的最后一天。虽说因为有些感冒的原因,沙哑着嗓子,墨墨依然耐心完成了配音。至此,算是完成了这项作业。发到班级微信群以后,收到石老师的精彩点评和一些家长的点赞,墨墨也是美滋滋的。

        这些年,我一直跟身边的朋友强调,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无论有多少迫不得已的理由,请一定记得把孩子带在自己身边抚养,不要把他扔在老人的身边。当孩子没有恐慌,没有自卑,没有麻木,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他们会更愿意表现出自己的可爱与本真,一切辛苦都将是值得的。

三、父母的重视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孩子学业上积极上进的动力是否强劲

        低年级的孩子,很少有将学习当作是乐趣的。学习的过程,天然存在枯燥和苦累。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参与不参与,重视不重视,跟孩子是否有足够动力做得更好,应该是正相关的。

        这次的家风作业,大家都把制作好的小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里。突然发现一个事实,同等条件下,完成的作业相对更精彩更有亮点的同学,平日的学习以及班级工作也是表现得更加优秀的。据我了解有几位孩子的父母,是在附近做小生意的,他们被生意占据了绝大多数精力,没有时间在孩子教育上花费更多心血,孩子被完全托付给了老师和学校。果不其然,这几位此次的家风作业,也是有些敷衍了事,看不出用心的痕迹。

        认真,严谨,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其他一些优秀的品质,也许和生理上的特征一样,也会在代际间遗传的吧?

        想到这里,瞬间更觉得身上的责任重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