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古诗词创作的悖论

2021-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沧桑男人1

          作者      段道湍

        现代社会,人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及需求,不亚于空气和水那样重要,须臾不可或缺。如升官发财了,需要诗词捧个场;逢年过节了,需要诗词图个喜庆;婚丧嫁娶了,需要诗词讨个彩头;老人小孩生日祝寿了,需要诗词图个高雅。

      另外, 古诗词的用途还远不止这些。大大小小的各诗词专业协会,举办的全国性散文诗歌比赛,还有各书法协会举办的诗词书法比赛,动辄开出上万元奖励,更是调足了广大作者的胃口。

        可以说,自唐宋以来,目前我国诗词作者队伍是十分庞大的。远远超过了“炒股票”的人数。

        这里不禁要问:诗词质量如何呢?

        凡是圈里人都不避讳。那就是粗制滥造的多,而达到脍炙人口的不多,大部分佶屈聱口,令人不知所云,更奢谈受益和收获。流传千古的更是凤毛麟角。

        高产并不代表高质,这就是现状 ,希望籍此引起诸君的重视。

      为什么诗词数量是历史上最高,质量却是历史上最低的。包括一些获金银奖的诗词,不仅没有诗的意境、韵味和文学涵养,而且十分难懂。还有的诗,丝毫没有诗意,几乎就是顺口溜。

        为什么这庞大的作者队伍写不出像样的古诗词呢?首要原因,就是被所谓的古诗词测评器搞糊涂了。

        其二是,一些诗刊杂志还推波助澜,把所谓的格律诗测评器,作为检测现代古诗词是否合规的唯一标准,凡是检测不过关的诗就不能发表。

        而所谓过关”的诗,读起来考却十分拗口,不知所云。既失去了古诗词特有的美感、意境和韵味,又使大批有才华的诗人,因过不了测评器这一关,而被拒之门外!另外测评器本身字库存字有限,识字能力较差等自身问题,根本无法判断一首诗的良莠之别,令众多作者和读者无法信服。

        更有甚者,现在组织的各类诗词评奖活动,充满铜臭,令人作呕。表面上看是在“弘扬中华文化”,而幕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商机。说白了那就是玩弄“权钱交易”,“以钱买票”的老把戏。按照组织者的规定,每人每天只可投一票,而你肯花钱,就可以买组织者放在该软件中的虚拟纪念品,大抵“一元一分”,多买优惠。只要参赛者肯花钱,你就可以得奖。

      无奈很多人自叹生不逢时,这么低能的测诗软件,即使李白杜甫的诗词在此测试,也很难过关!毛泽东的诗词脍炙人口,是大众公认的好诗,而好中更好的当属《七律.长征》这首诗了。我记得测评器中,有禁止“一字多次出现”的规定。而恰在这首诗中,“山”字曾出现3次,“水”字出现2次。这又该怎么说呢?谁能说这位久负盛名的天才诗人,是个“门外汉”,还“不会写诗”呢?

      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和团体,再不要急功近利了,再也不要借古诗词评奖,玩弄权钱交易,而触犯法律,受到处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