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谈中华文化脉络之二
【封建制是沃土】
我们说周礼建立的是一个儒家的社会,按照封建制发展下去其实是有可能出现真正的资本主义的。日本到现在保留得最好的还是封建的系统体系。欧洲在19世纪的时候,封建才转化为资本主义。而我们在秦朝之前,封建制就已经没落、灭亡了,所以我们的封建制是比较早夭的。
封建制其实是一块沃土,为什么呢?它有几个非常好的方面。
第一,它敬畏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英国有女王,日本有天皇,甚至在美国,他们的总统宣誓就任的时候也会手按圣经,对着上帝盟誓。这就是对上天的敬畏还在,这是封建制传统的延续。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共主。尽管天皇、女王没有太大权力,但他作为一个象征还在。各大领主有足够大的自主权。下面的平民是不用打仗的,平民支付税给贵族,贵族则负责用生命来换取平民的平安,打仗是贵族的事情,平民顶多有资格做一个伙夫,他是没有资格去打仗的。
孔子说他是述而不作,他说的是真话。周礼是一套非常复杂而且完备的体系,几十代人的积累演化,它包含了政治,经济,律法甚至婚丧嫁娶一系列的习惯法,这不是哪一个人坐在家里面建构出来的。
我们也不用去扯那些形而上学的道啊空啊。先秦儒家代表的是很接地气的那些很柴米油盐的一整套社会普世价值和次序安排。但是当周礼疲敝的时候,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对社会乱象的不满,各自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等。
大自然的演化是让众多的思想家全部参加博弈,也给予了试验基地。只要符合集体命运的发展,只要有生命力,就能够流传下来,能够保留。
【老子与道家】
当时道家开出的是小国寡民,是一种虚君的社会,他主张的是大家老死不相往来,跟大自然合为一体。这个修身养性是挺不错的。在公司管理中,如果抓得太紧了,用老子的思想综合一下,我觉得也挺管用。老子的智慧以后我们专题再讲。
但是在那个背景之下,应对整个周礼崩塌的时候,老子的无为而治似乎就有逃避之嫌。读过老子的就知道,他说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否定之否定,那整个社会怎么去重建呢?怎么去正面建立呢?老子也没有提出来。民众也不能从老子的智慧里面得到一些现实生活的改善。所以,道家并没有提出一个突出的治理方案来。
【法家的失败】
后来出现了法家。最开始法家是从儒家脱离出来的,像吴起,就是一群有现实感的儒家。刚开始他们还是比较好的,到后来就越来越黑暗了,到后来的李斯,他是荀子的学生,在这里大家也可以看出端倪。
先秦的法家出自于儒家。法家也做了很多试验,其中商鞅变法是最典型的例子,当然,他是以秦国的短命来证明法家是错的。
这里特别提出来的就是法制和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是一回事。
【墨家的退隐】
我们再谈一谈墨家。墨家是主张废除儒家的等级观念,主张博爱非攻。墨子像个侠客,像江湖老大哥这样的角色,带领一帮弟子行侠仗义,保卫世界,为和平奔走。按理说,应该是赢得这场文明进化的胜利才对。
但事实证明,平等主义是有害的。废除等级以后,贵族就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了,不用去保护平民,平民也没有义务效忠领主。平等主义,不但没有凝结更多的人,反而让更多的人散沙化,对整个集体的利益发展是不利的,自然进化就会选择淘汰。然后墨家就慢慢的退隐到了边缘,类似于现在的江湖文化。
【阴阳家 非主流】
还有一个就是阴阳家,阴阳家传下来的是巫术、算命之类的,这些不是文明的主流。
我们这么梳理就应该清楚,中国传统文化哪个是最有生命力的主线,哪个是边缘文化,哪些已经下降到民间成为一种风俗了。
【中国传统文化 到底怎么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人文这东西如果不长期熏陶,一步步深入,很难触及到核心。它不像数理之类的理科知识,靠着超人的智力可以达到非凡的成就。各种天才都有,但是文史哲我就没听说过少年天才,因为这些不是靠智力达到的。
如果我们是自己爱好传统文化,那就慢慢浸染,在日常生活中去磨练。如果你是教自己的孩子话,我觉得还是需要去挑一个明师跟随。学徒制永远是最佳的方法,自己在家里盲修瞎练,我觉得还是不妥的。
我当初学传统文化,也拜访了很多大师级的人物,十几年下来,我看到有很多孩子在学传统文化,但是也有很多孩子被浪费了,这是一件很让人痛心的事情。好心并不见得一定能做成好事情,如果情怀没有实力去支撑,反而会耽误孩子。很多家长抱着美好的愿望,走进传统文化的大门,但是最后可能是失望甚至绝望而去。
这种种现象需要我们每个爱好传统文化的去思考。
我首先是一个母亲。按照我很单纯的目标去学传统文化,怎么对我的孩子好、有利,我就怎么去做。任何大师、权威的方法,如果孩子接受不了,我还是以孩子为重。我不会爱一个理念、爱一个权威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反馈是最诚实的。如果他不接受,一定是方法有问题,而不是孩子有问题。
我们学中国文化,是要通古今之变,要学会在一堆的材料中间发现脉络和结构,一个人有没有在紊乱中去发现结构的能力,直接反映的是他的悟性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个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如果你单纯只是哇啦哇啦会读会背,会一些知识点,某人某日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找不出结构,永远就是一个书记员,照本宣科。如果对整个结构脉络不清楚,你在某个细节再钻深,其实也无济于事。
你知道了某个圣人、某条语录,但是知识没有转化为智慧,只是转化为教条,对你的生活帮助还是不大。所以我说,格局不对,再局部正确也是无用的。
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要学会判断时局趋势,以古人的经验指导21世纪的人怎么生活,怎么做正确的判断,在复杂的生活中发现内在的结构,在关键的节点处做正确的选择,我想这才是传承的力量。
想一想,自己在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你靠的是语录,还是你背诵的东西,还是靠学校的那些分数进行指导的?如果说学传统文化,没有把最核心的结构理路找出来,没有变为自己可用的东西,那么这个学识用处并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