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我们了解中国人无死的智慧
国学、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概念一出现,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孔孟,老庄,他们好像代表了传统文化最大众的存在,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都有其身影,我们很小的时候都会以各种渠道接受到。
孔子教我们做人,礼仪等,孟母三迁更是给现代生活的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内卷提供了历史事件的支持。
但是儒家文化也总给我们一种呆板古板的感觉,好像那些都是教科书上的事情,真正我们在现实中做事情做决策时,又有多少场景我们会想起孔孟曾经说过,应该怎样去处置,也就是说,我们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但一遇到事情总会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理论和实践好像没有关系。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人心中的普遍反映。
除了这些我们可以在教科书上,大人教育我们,大部分都可以听说的内容外,传统文化的概念在深厚了。
艺术方面的字画音乐、建筑方面的明清家具、手工制造业方面的瓷器等,就单纯从文字方面来讲,经典名著就很多。
修身养性,为人处事,医学养生,教育孩子、经营家庭等智慧都可以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里得到。
儒释道最为被我们接受,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儒家文化注重经世致用,佛道文化注重大道本体。儒家文化被历来掌权者加持弘扬,佛道文化却以其智慧本真被一个个觉悟者和向往觉悟的智慧追求者深深追随。
所以,传经文化、智慧经典的力量永远会传下去,这正是中华无死智慧的根本。
无死智慧,就是追求永恒和不朽。
我们养生也好,修身养性,都是在试着活得久一些,再久一些,也是无死智慧的体现。
为此,去年以来,我读了老子的道德经,还有佛学的金刚经,六祖慧能的坛经,还有养生启萌的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用途太大了,怎奈我认知有限目前只是对我一个在养生方面的启蒙。
这些经典用我的能力是怎样也看不懂的,不过,好在有很多途经听到这些解读,听大师们的讲解,把我领进门。
我是从喜马拉牙雅听书开始的,这并不是线喜做广告,只是想把真正的好东西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一顿便饭的钱开一个会员,便可以把这些经典,这些真知的讲解请进来,从而开启真正的智慧人生。
《道德经》,我听的是老漠老师的《老子的心事》系列,五千言,雪漠老师却从16年就开始讲,目前已经出版五本书,估计近百万字。
百万字来解说这五千言,正如雪漠老师说的那样,他注重的是老子讲的本体智慧,而不在乎字面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尽可以地接近老子的本意。
单从这一点,雪漠老师就做了一件无上功德的事情,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深刻美好的解读。
另外我也听了大学老师讲的《金刚经》,边听边读,我的感觉就是对空有了初步了解,空并不是什么也没有,更是大有,正因为我们什么也留不住,便可以有一种豁达洒脱的心态活好每一天,无心而为,为而不争,积极做事情,认真生活,却不被结果,不被现实的名利所夹持。
《坛经》,讲述了一个砍柴少年,不识字,到成为一代禅宗的历程,记载了禅宗的具体传承、南宗的禅法、以及南宗对般若、定慧、坐禅、顿渐、一行三味、无相、无住、无念等概念的理解。
当然,这些概念我现在一点也没有太多的感觉,也没有搞明白,大概就是知道不要执着,不要过分的追求物质,不要非得和别人比,尽可能地做好自己就行。
所谓无相,无住,无念,就是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吧,就像天上的云,就是在那里,没有任何烦恼。
我们当然不可能做到这些,但至少想到这样的状态,就会感觉很好,会顿时觉得,此时此刻,我还活着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所谓的身份、地位、物质拥有等,都可以不再过分地去想去追求。
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修复和治愈吗?
《坛经》里讲的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自性自度的解脱观,我目前只能简单理解为就是自我心理调解,读了这些内容,会觉得每天很开心,有蓝天白云空气就很开心,当然了,如果能做点事情,能让他人活得更顺利幸福一些,这就是福报修行,也非常开心。
至于《黄帝内经》更是让我的生活习惯大大改善。至少现在我不再去追求健子肉,不再去吃牛肉,知道了天地间的自然产物就是最好的食材,不再被大街上的各种所谓美食所诱惑,我知道那些都是科技狠活,是色香味在现代科持的加持下,产生的根本不利于健康长久的产物,却正好迎合了人类的欲望。
佛道学告诉我们无相,无住,不要被欲望操控,一些都是表相,当时吃下去的刺激是有的,但是过后,这些物质会被我们的身体接受吗?
所以,我吃到阳台上种出的蒜苗也会感觉很清新,吃到单纯的面饼也感觉到它集天气之精气的美好,总之对人工加工,尤其是合成的食材敬而远之,不再被诱惑了。
终天轮到了中国真正的科学《易经》了。这是我对易经的认识,就是它才是我们中国人的科学,西方的科学只算是科技,也就是说科学有两种,一种是中国的,一种是老外的。
都很厉害。
老外的可以把人类送上火星,可以火星移民,但是我们中国的科学早在很多年前,都已经研究透了这个世界的本质。
怎么说呢?
易经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更好地活着,至于到底能不能算命,能不能改变运气,那就看自己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还有应用的程度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自我,从读书中找到更高级的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