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你成功地被当成了杀人凶手
如果你稍微关注世界时事,你肯定记得2007年的时候,有一个叫阿曼达·诺克斯的名字满天飞,伴随着这个名字的,还有她媒体赋予她的两个标签:“天使脸孔杀手”、“像狐狸一样狡猾的诺克斯”。
而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在阅读《等待倾听》(Waiting to Be Heard)之后才知道阿曼达·诺克斯这个人,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情会使一个19岁的普通的女孩闻名于世。
阿曼达·诺克斯,居住在西雅图,原读于华盛顿大学,2007年9月留学于意大利佩鲁贾一所大学。开学不久,被指控和男友拉斐尔·索莱奇托合谋残忍杀害室友梅雷迪斯·克尔彻,两人分别被意大利法庭判处26 年和25年监禁。继而上诉,历时四年后于2011年10月3日,两人被无罪释放。让阿曼达名声大噪的是凶杀案发生不到一个星期,意大利检方和警方故意散布给媒体的阿曼达的日记隐私,使这个19岁的女孩瞬间在全世界面前裸奔,坚信她就是杀害梅雷迪斯的支持者骂她“残暴、变态、荡妇”。2011年被无罪释放的阿曼达和拉斐尔,在案发6年后,也就是2013年被意大利法庭否定无罪,再次被判有罪,直到案发8年后,2015年9月,意大利最高法庭才最终公布阿曼达和拉斐尔无罪,并且告知世界无罪理由。
既然无罪,那么当初这一切“莫须有”的罪名,又是怎样缠上阿曼达和拉斐尔的?
《等待倾听》(Waiting to Be Heard)中,阿曼达以当事人身份,采用纪实手法,分析了当年19岁的幼稚无知的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跳进自己挖的火坑去的。
①带着无知闯世界。19岁的阿曼达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冲动,就像所有的19岁立志要闯荡他乡刚成年的“大人”一样,阿曼达认知的世界中只有善良和等待被探索的历史秘密,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这些对她来说就是概念。所以布雷特开玩笑送给她的粉色兔子震动器,她会随手放进行李箱把它带到佩鲁贾的公寓,并且把它随手放在公共卫生间的洗脸盆旁边,以至后来成为误导世人攻击她是“荡妇”的“有力证据”之一;所以在火车上可以跟勾引她的克里斯蒂亚诺发生一夜情,跟在咖啡店认识几天的米尔科上床,把在红灯区当晚认识的鲍比带回公寓留宿,以至后来坚持认为她有罪的人骂她行为不捡、乱性、滥交……
也许,在美国,19岁拥有自己的震动器,跟多个男人有过性关系就像吃饭睡觉那样稀疏平常。美国人没有禁欲思想,认为和谐的性爱是感情的重要部分,所以他们在寻找爱情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先发生的通常是性行为,而不是像中国等国家,认为只有确定关系或者婚后才能发生关系。《情妇》中的Karen和Joss,《绝望的主妇》中的Bree就是代表,这并不代表她们乱性,反而是对她们未来的感情负责的表现。
但是世界各地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并不都是像美国的那样,即使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意大利,这个有历史的国家的子民们还是对阿曼达的这种跟男人“滥交”的行为表示不耻。偏见带到工作上便会成为不公平对待的导火线。
②法律意识薄弱,盲目自信。一心要独立自强给父母看的阿曼达认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懂得如何处理她所遇到的任何事情。包括这次的凶杀案。事实上,一个不谙世事的19岁女孩在公寓第一时间见到梅雷迪斯被杀的血淋淋的场景时,她的大脑已经因为恐惧惊骇而变得一片空白了。所以在警察问话的时候,她说的都是她自以为的真相,所以直到现在,无论是在《等待倾听》(Waiting to Be Heard)还是纪录片《阿曼达·诺克斯》里,阿曼达都无法解释便器上的大便为何在消失后会再次出现。站在警察的立场,阿曼达这样悖于事实的回答,绝对是被怀疑的首要对象。
三天内,反复被传话并且问同一个问题,阿曼达心里只有“配合警察,把自己知道的真相全部告诉警方,早日找到凶手”的想法,根本就没有像另外两个室友劳拉·梅泽蒂和菲洛梅娜·罗马内利那样,第一时间咨询律师解除房租租赁合同并且请教如何回答警方问题。即使在妈妈和多丽姨妈的多次提醒下,要找个律师,要向驻意的美国大使馆寻求帮助时,阿曼达依旧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依然坚信自己能处理好一切。
这种盲目的自信和无意识恰好是无知的表现,这种表现放大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就不是特例了。普通百姓,即使像我,受过所谓的高等教育的人,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也是甚少,对国家政府机构执法部门天生带着敬畏态度,内心里它们是权威机构,是值得被信赖的,坚信无论何时,它们都是正大光明公平公正的代表,却忘记了,这些权威机构都是人在操控。而人,是有主观意识的。所以带着主观意识的意大利警方在认为阿曼达满口谎言之后对她采用了殴打、恐吓、威胁、欺骗等非法审讯手段,得到了他们想要听到的“真相”。
③不合时宜的怪异举止。书中第171页中,阿曼达写到:“检察官下定决心要证明我有罪,他们只会看他们希望看到的,听他们希望听到的,发现他们希望发现的。事实受到诅咒,我感到非常愤慨”。
无论是书《等待倾听》(Waiting to Be Heard),还是纪录片《阿曼达·诺克斯》中,阿曼达的行为举止确实“怪异”。在血淋淋的案发现场,她没有像菲洛梅娜那样被吓到哭天抢地,迟钝的脑袋只有“出什么事了?出什么事了?”;之后在别墅外面和拉斐尔相拥、接吻;在警察局突然醒悟过来发现梅雷迪斯真的被杀了,突然表现得异常愤怒暴躁;在警察局拉斐尔安慰阿曼达时做的鬼脸,讲的笑话,向某警官展现身体柔韧性的劈叉动作;在混乱和恐惧中用英文写下的真切表达心情的日记……
在纪录片《阿曼达·诺克斯》中,接受采访的检察官之一的米尼尼回忆道:“阿曼达一系列不寻常的怪异表现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怀疑她是嫌疑人。”
每个人表现恐惧绝望的方式都会不一样。有些人恸哭,有些人昏厥,有些人哭天抢地,有些人面无表情眼神呆滞。阿曼达属于最后一种。可米尼尼却说:这太奇怪了,她起来一点都不伤心,甚至有点冷漠。
而在美国文化中长大的阿曼达绝对不明白伤心恐惧时候向亲爱的人索要亲吻和拥抱这样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什么会被检方和世人诟病,他日还被作为杀害梅雷迪斯的后兴奋开心的证据。
④压力。因为凶手作案手法极其残忍,所以案件一开始就举世瞩目,加之警方后来透露给媒体的消息是”因为性爱被杀”的噱头,把阿曼达和拉斐尔刻画成一个因为和梅雷迪斯玩3人游戏产生争执继而将梅雷迪斯残忍杀害形象。无论是梅雷迪斯的家人还是意大利政府,还是世界各媒体、各人民群众,都希望意大利执法机构快快把凶手绳之于法昭告天下,以慰亡者在天之灵。所以即使在明知证据DNA被污染、数量不达国际标准的情况下,甚至在凶手鲁迪·盖德伏法后,检方还是坚称阿曼达和拉斐尔是帮凶。
而警方初期监听鲁迪·盖德的电话录音中,鲁迪明确表示阿曼达跟此事无关,她当时不在现场,可后来庭审时,鲁迪改口称在公寓中见到阿曼达和拉斐尔,并且他们行为古怪。有作奸犯科历史的鲁迪为了邀功减刑的满口雌黄居然可以让检察官以此作为重要证据去定阿曼达和拉斐尔的罪。事态发展到此,检察方真的是因为压力才这么做么?还是检察方在明知自己犯错却因为付不起错误的代价而为之?
阿曼达的表现确实怪异,但是这难道可以成为警方认为阿曼达就是杀人凶手的证据?
涉及隐私的日记难道不是只能作为警方和检方的秘密档案保存起来的吗?又是谁赋予了谁权力向媒体泄露这些隐私?
案发现场工作人员不应该是全副武装包括鞋子也要穿保护套的吗?为什么肆意踩踏并且没有受到保护的现场,在案发46天后发现的文胸搭扣可以作为拉斐尔是凶手之一的证据?
警方和检方在明知自己错了却因为付不起错误的代价而继续强迫所有人相信这个错误不是错误?这样的司法公正如何取信于民?
两人前途光明的大学生,没有罪,却以戴罪之身在监狱中度过了自己宝贵的4年时光。这过程中的痛苦和心理阴影需要经过多少年光阴,要在心理医生多少年的治疗下,才不会出现在以后的噩梦中?将来,在每一个人都认识你,在超市排队买单都会被人惊呼“哦,你就是那个阿曼达/拉斐尔”的时候,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
故事看似完结了,可这藏在故事背后的以后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