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孟姜女哭长城更绝----申包胥哭秦庭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20人  da1ce41d2087

哭秦庭,典出《春秋左传正义》。吴破楚,申包胥乞师于秦。秦王不许。申“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话说楚国伍子胥,因父兄被楚平王诛杀而奔吴,谓其友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包胥曰:“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

链接如下:

一夜白头伍子胥 - 简书

申包胥是痛苦的,对伍子胥的遭遇感同身受。在友情和国家之间,毅然决然地效忠楚国。好朋友从此分道扬镳。

后伍子胥率吴兵破楚鞭尸。申包胥痛斥伍子胥鞭尸“无天道之极”,开始践行自己“必能兴楚”的诺言。申包胥“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游川水,犯津关,躐蒙笼,蹶沙石,蹠达膝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于秦庭。”

申包胥百般劝说秦哀公出手相救无果,只能使出绝招:哭。这一哭,七天七夜,惊天动地。秦哀公觉得有申包胥这样的忠义之臣,楚不该亡。高声吟颂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无衣》

《左传》记载:“秦哀公为之赋‘无衣’,(申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秦发战车500辆,前往救楚。流散的楚军迅速集合在昭王手下,秦楚联合,击溃了吴军

申包胥拒绝了楚昭王的重赏,返归山林,静养天年,最后安然寿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