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10.13会有感
昨天下午,我应邀参加省科协牵头的,水电行业协会承办的关于生态流量的沙龙研讨会。生态流量就是要水电站不发电时放水以满足河流基本生态需要,在政府部门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要推动生态流量工作的当口,该沙龙的目的不言而俞。我本不想去,但领导坚持让我去,而我也就是唯一到会的环保部门的与会者,可以说是龙入虎穴。
为了避免带来太多的目标,我只就我的工作职责范围内来讲,所以我准备的内容不多,也不深,我也就谈谈自己的工作,提出政府的监管要求。
有了这个底,下午,我竟然没有怯场,因为,我作为一执行层面,可以将问题往政策制定层面推,作为一名普通干部,还可以往领导上推。
前两个讲的是专家,他们讲得客观,第三个是我讲,本来想做了自己的讲座,就提前告辞,但后面是水利部门两个领导发言,我觉的我走是不大尊重,后面是水电站老总说政策不好,我跑了我是认输,所以坚持到最后。
我讲座虽说总体流畅(忘了录音),后面各水电站讲完后,还应主持人的邀请,作了简单回应,但总体觉得还不够,总结如下:
原则:没有摆出环保要求天经地义(虽说是避免冲突的基调,但可以义正词严的内容还是可以理直气壮);
条理:条理也不是很清晰,有些话唠叨多,不如一个点题,就是说这个话的目的不是很明确;
正视问题:要承认客观的问题,但若都没有问题,那就不需要开这个会,政府也不需要来做这个事,大家若都一片祥和,那便是在损害未参会集体的利益;
务实:避免概念化的争论,也不要只提出问题,引导做有意义的探讨,将与会者的引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来;
笑话:适当地开些玩笑,化解紧张的气氛,毕竟与会者都是个人,争取的是集体的利益,没必要个人太过较真;
形式:要利用和维持会议组织的形式,不要去抢话和争论,一张嘴争不过多张嘴,轮流说,最后说;
记录:认真记录各位发言的主诉求,把每项诉求都记成一点,以针对性回应;
坦言: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坦言不懂,不妄下结论;
分化:对方虽然作为一个团体,但是个体之间还是有差异的,相同的政策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上,都需要更多的训练,开会会不会说话是有没有话语权,也是少数能体现能力的,带给别人印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