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漳州文友圈和闽南文化照片故事感悟人生,亲情友情爱情和师生情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

别止步于他人的批评

2020-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芳酱说

文/芳酱儿

(原创作品,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虚伪的迎合是友谊的毒剂,诚恳的批评是友爱的厚礼

朋友之间,最忌讳的就是一味的迎合和褒奖。我们都不是圣人,都有内心迷惘理智被覆盖掉的时候。当我们自身失去理智的时候,朋友的逆耳忠言便是最好的指明灯,能够一语道破身在迷雾中的你,让你回头是岸,及时止损。

去年9月份刷爆朋友圈的新剧《我的莫格力男孩》的剧情中,杨紫饰演的角色与她的闺蜜闹翻,原因是因为她的闺密直击她心理上不肯承认的事实,与她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一直都只把她当成了妹妹。闺蜜为什么不安慰她?而是跟她讲大实话呢?如果闺蜜只在她耳边一味的给她输入一些“假象”讯息,那么杨紫饰演的角色,只会在暗恋的失败中继续沉沦,迷失自我,丧失斗志。幸亏有闺蜜的“恶语”道破了她心中的“遐想”,让她回头是岸,及时止损,继续奋斗自己的小事业―经营工作室。

在职场中,我们也不可否认“塑料”同事的存在。或许他总会在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对你阿谀奉承,你在自鸣得意中狼狈跌倒时而幸灾乐祸;在你闷闷不乐时,可能会添油加醋、扇风点火让你一蹶不振。那些看似顺你意的迎合,不一定对你有益。

由老戏骨主演的口碑良好的电视剧《小欢喜》的剧情中,海清饰演的角色童文杰,是财务总监,她一手带出来的助理小金,几乎是毫无保留的传授小金各项业务能力,待她如亲姐妹,甚至还时刻提醒小金在职场中要谨慎,即使面对不喜欢的人也要忍,谁知童文杰最后居然栽在了她的手里。她在童文杰面前,故意挑起童文洁和珍妮的矛盾,先说珍妮在领导面前告状,然后控诉珍妮在领导面前疯狂表现,紧接着通过工作量、休假等问题抛出矛盾——她俩待遇悬殊,一番言论让童文洁直接跳进了她挖的坑。最后终于“扶摇直上”,小金当了财务总监,童文洁被降职成了她的助手。职权大反转,童文洁后悔当初听信了小金的阿谀奉承,入了她的套,可是追悔莫及。

当有人站出来,在你面前批评你的自以为是,批评你的高傲自大,提醒你戒骄戒躁的时候,你心里会一时对TA“激起千层浪”,你会潜意识的觉得那是在嫉妒你,从而日渐疏远TA。又或许有人在你面前说你玻璃心,说你不够强大时,批评你该发奋的时候,你心里或许又会对TA“恨得牙痒痒”,你觉得TA又不是你,哪懂你心里的可闷哀愁,就知道说些风凉话,恨不得立马跟他绝交……要是你有这些想法,你就错了。

那些在你面前说风就是雨、总是夸你、与你“一个鼻孔出气”的朋友,反倒更要用理智的眼光去看待。 相反,与你一向交好,但是有时候并不会顺着你意与你同仇敌忾,偶尔抨击你的行为太过矫情,或是你太玻璃心,批评你做错了“帮”着其他人说话的时候,你则需要冷静,理智的分析朋友说的话,而不是将你与他的友谊止步于此。

•有时候,最有力的前进动力是来源于第三方,譬如长辈、上司、亲朋好友的批评。

有一个朋友跟我聊天,她换了一份新的工作,刚开始干劲满满,觉得自己找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在我面前经常聊起她的工作。后来有一天,她在我面前哭诉,因为一个小失误,说她的上司经理开会时,公开点名批评她,说她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希望她好好改善。她很委屈,她说她已经是非常努力积极地做好手头上的工作了,造成那次失误的原因,分明是其他部门沟通没到位的原因导致。她气愤不已,第二天就说要提交辞职申请......后来终归是被我活活劝阻了。

遇到上司、长辈们的批评,其实我们大可不用必那么耿耿于怀。批评,有时候并不意味着否定你的努力。而是对某一阶段的你的一个客观评价。你完全不用放在心里难受,你应该更加奋进,提升自己,改变心态,虚心请教,坚决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有人批评,意味着你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要因为批评,你就停止你的努力,假如止步于此,那你终将不会有抬起头的一天。你应该忍气吞声般化悲愤为动力,最后以零错误的姿态站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对你刮目相看。不留人口舌的办法就是,自己默默努力,厚积薄发,等到有一天,有足够的底气同他们理论,甚至,可以信誓旦旦的在他们面前指出当初批评你的人的错误。又或者,你可以以优雅的姿态站在他们面前,感谢他们当初的口下不留情,才成就了今天的你。


•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年轻的时候,总会做一些异于常人的决定,经受他人的异样眼光和犀利评论。

我的一个同学,明明在一家不错的外企上班,工资待遇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已经不要太好,转正后就当上了储备干部,公司很是重视他。但是一年之后,他突然发了一个朋友圈,“祝贺我又回归了校园生活,过上了读研的苦逼之路”,配图:厦门大学的夜景。他是我隔壁村的,家里经济条件众所周知,这个同学高中的时候,成绩优异,也是拿着奖学金充当生活费的“贫困生”。

鲜少发动态的他,因为这样一条圈,朋友圈炸开了锅。有人问他,“你怎么想的?大把年纪了,还读研?家里不催婚吗?”有人怼他,“哈哈,你怕是傻了吧,不想想你爸妈呀,好不容易盼着你大学毕业,能为家里支撑下经济了,还选择读研,啃老吗?”甚至有人质疑他,“读了研,又能怎样?那么折腾干嘛?”云云。支持的人占少数,指手画脚的人倒是一大波。好在这个同学,可能不经常刷圈,没看见这些犀利的评论,也有可能他看见了也没放心上。毕竟,他的朋友圈是昭告天下,“我已入校读研,展开新的旅程”,而不是在朋友圈问“选择继续读研这条路,亲们怎么看?”

我私下与他探讨过,他说,从他决定考研那一刻开始,家里的亲戚长辈都与他已经有过一番苦口婆心的深层次的沟通了。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叔叔伯伯舅舅,轮番上阵。举手赞成的占少数,多的是一些质疑、否定、甚至是批评。因为他所谓的七大姑八大姨叔叔伯伯舅舅,是替他站在他父母的角度,有些言词直接批判他自私,为他父母“声讨”,应该放弃读研,早日成家立业,为他父母“好”,也是为他“好”。连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嘲笑他的父母,儿子读书读傻掉了,这么大年纪了,还靠不上儿子......

然而,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一旦决定好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他跟我说他的未来计划和蓝图,他说自己拿奖学金,再加上之前的工作积蓄,他说读研基本不用靠父母的资助。有些黯然神伤地说,只是暂时不能好好孝敬父母,等他毕业归来他会加倍对父母好,他会替他父亲支撑起他的家。

于是,他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读研这条道路。如今,他已经“辜负了众望”,成为一名学有所成事业蒸蒸日上的成功人士,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发光发热。倘若当初,他照盘全收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想必今天他还在舒适安逸的圈子里,拿着固定工资添补着家用,循规蹈矩地按照他父母辈的人的意愿过他的一生。

任何时候,我们要自动筛选吸收那些有养分的言论,屏蔽掉那些冷嘲热讽。自己的人生,无需他人出谋划策,也不必在意他人无厘头的评头论足。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禁得住别人的冷眼,才能够享受得了成功的喜悦;嘲笑别人的人是可悲的,总是为他人的事情指手画脚,浪费精力;禁得起嘲笑的人,心宽,豁达。这样的人才值得钦佩。

别止步于他人的批评。

*此文已上报刊《五星风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