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个体每周500字职场菜鸟成长记

【连载03】职业世界变化这么快,不变的是什么?

2016-11-13  本文已影响17人  沙漠雨中曲

-古典专栏《超级个体》笔记与感想

@什么才算是一个终极适合的职业?

-观察-

职业发展模型-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
职业的四个要素:
1. 个人能力:能力、学历、资源……
2. 个人需求:经济、成长、成就感……
3. 职业要求:结果、绩效、指标……
4. 职业回报:钱、荣誉……
如果能力和职业要求相匹配,那么个人需求就会和职业回报匹配。

-策略-

职业的底层逻辑-等价交换。
(我的理解:就是公司要什么,你有能力给,你要什么,公司也愿意给)

一旦你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情绪-抱怨。

*抱怨是一种无能的贪念。
(我的理解:抱怨是最应该戒除的恶习)
一个人对于外部的要求越高,自己的能力就越差)

最好的企业应该是企业和员工一起成长,互相匹配,动态匹配,动态成长。


@该现实点还是理想点?选择职业匹配的2种策略

-观察-

人和职业的关系就像是一段舞蹈,是一种动态匹配。
那么时候我们跟随职业?什么时候我们让职业匹配我们?

-概念-

有两种策略:
一、资源策略,就是从已有的能力资源出发,先做好手边的事情,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做好什么。
它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跟随策略。效率高、立即能开始,但是有可能与你的心有违背,长久以来会很痛苦,而且抗组织变动的风险低。
它适合那些门槛不高,但需要实践经验的岗位,比如销售、市场、行政等。
二、愿景策略,就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倒推满足条件-要达到这个目标,我该有什么能力和资源?然后主动去补。
它是一种理想主义的领跑策略。好处是能获得最终自己想要的东西。坏处是战线太长,还没熬到头就挂了。
它适合于那些需要大量完整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开始的岗位,比如科研、医生、律师等。

-策略-

两种策略不能搞混了。需要实践经验的,不能只读书,高谈阔论。
次序也千万不能搞错,一个新入职场的人是没有资格对公司整体发展高谈阔论的。
一般进入职场,最好的策略一定是先跟随,搞清楚需求,先适应,再求生存。
等你有了经验和资源后,组织也许就会主动想如何满足你的要求,升职、调岗……这是就是你在领舞了。
沟通讲究先跟后带,职业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想领导谁,就先服务谁。
说白了,职业就是一个持续地通过满足他人需求来自我实现的社会交换手段。


@今天,驱动你早上起床的到底是什么?

-问题-

理解一个概念,需要三个视角:
显微镜-看出事情的本质;
平面镜-如实反映当前的现状;
望远镜-看清整个脉络,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我们现在用望远镜来看看整个职业生涯的进程。

-概念-

职业生涯分成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和事业期。它们的区别在于我们对职业需求的改变。

生存期-凡事向钱看,能否赚钱是最大的衡量因素。
发展期-开始注重能力的增长和积累,重仓能力资产。
事业期-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达到。自己已达到顶峰,开始考虑如何进行有意义的事情。想找到成功的内在标准。事业期的人会越过外界评价,回归自我内心。

三个时期就好比三级火箭,一级火箭助你起步上天,二级火箭加速飞翔,三级火箭对准方位,瞄向归宿的地方。

职业生涯一般需要20-30年。可能是一个人完成,也有可能是几代人陆续完成。

-策略-

三个阶段可以加速通过,但是不能跨越。
所以,不管你现在在哪个阶段,都是在自我实现的轨道上。

*本文是学习笔记,力求精简,在记录原文重点时会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
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讨论。


最近在“得到”APP上订阅了李笑来和古典老师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超级个体》,自己在学习之余也把笔记分享到简书上,和大家共同学习讨论。
两篇专栏都是一周更新一个主题,所以我也每周更新一次。
如果大家希望看到老师的原文,在文章后关注我并留言,我会把每篇原文和精彩问答都分享给他。
由于分享名额只有5个,所以名额用完为止。

同时欢迎大家加我的微信和微博,微博上每天还会更新 财经专家吴晓波老师的收费节目《每天听见吴晓波》的重点笔记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