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不催,不吼,让孩子学会自我成长!
前两个星期,小蓝的语文老师跟她说,某某小朋友也练球,但学习却比她更好,字比她的漂亮,文章也写得比她的好。后来遇到我去接小蓝,老师又说了一次,当时我解释了一下,某某小朋友练球的时间没有她的长,但我也感谢了老师的提醒。
没想到,老师又去问了那个小朋友的训练时间,说是跟小蓝一样的,于是老师又跟她说一遍。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较真去问某某小朋友的训练时间,更没想到老师一再提起这件事情。
昨天听她说老师又跟她说某某小朋友如何她如何时,我很意外,也想知道她的想法。于是今天在去市场的路上,我问了她“你介意老师总是拿你跟某某小朋友比吗?”她想了想说“介意啊!”我又问她“那你有什么想法吗?”她说“没有!”我知道她会告诉我她没有,虽然我希望她会有一点想法。
但如果完全没有想法的话,老师估计会一再比较下去,这个可能是一种关心,也是一种困扰。于是我跟她说“老师让你跟她比,是因为老师对你有期望,也许老师的期望有点高了。但是,我也知道,只要你稍稍努力一点,你也不会比她差,至少不会差到老师再拿你跟她比较。因为我也知道你希望自己做得更好的。”她“嗯”了一声。
我不确定她是否完全理解我所说的,但我知道,她就像一个正在沉稳地开着车的人,只要她想,一踩油门也能上去,我希望她如果不想再给比较,她需要做些什么,也想她知道,如果她不做点什么,她就得接受一再给比较。
因为我们提前一天请假回家想避开车流高峰期的,作业没有带回来。假期里一点作业也没有做,反而一直埋怨我带回去的书太少,以至于她第一天就看完了,后面没书可看(然后那几天她只好同一本书重复看了四遍)。从班群信息里知道国庆假期作业里有一份是“今天我当家”的作业,是指假期里孩子帮忙家长做事或者做饭之类的,需要拍照传到班群里,所以今天中午之前就完成了。
接下来的一整天,她就连看了两本《哈利波特》,出去吃饭带硬要带上了第三本,就是没再看她提起作业二字。直到晚饭后看到英语群里组长提示她要交英语录音作业,她才开始紧张起来,我也帮她找出来学校要求的假期作业,一看,指头一掰,原来除了没带回来的作业,目前可以做的作业有四五份呢。看她一边在数手指的时候,我一边在一旁“坏笑”——我就知道她在乎作业的,但没想到她这么沉得住气而已。
当我将我这个“坏笑”发到胖圈时,很多朋友给我留言了,有人说我“淡定”,有人说我“狠”,说得最多的是“我也向你学习,不催孩子”,我逐一给她们回复了“当老师找你麻烦的时候不要跟老师说是跟我学的就行!”
真不是开玩笑的!好吧!
每一个小孩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家庭也是独特的,所以,适合我们的不一定适合别人,最重要的是,即使是我们用了同样的做法,也不会得到不同老师的共同认可。另外,她的老师会也因为她的作业做不好来找我们“聊聊天”,我们不会因为“被”老师聊天了而回来吼孩子,但别人不一定做得到。
留言后,就有一个妹妹来找我聊了。她的儿子三年级之前成绩都是前五名,而且学习主动又认真,但上来四年级之后,老师会因为一点小事情找家长或孩子“聊天”,小孩对跟老师“聊天”产生了厌烦和恐惧感,成绩不提反降了。而这位妹妹也说,因为给老师找了,回到家里忍不住吼了小孩,小孩情绪上有了抵触,反而学习没那么上心了,她只能一而再的“快快快!”,但她却感觉到了自己“不懂怎样去引导,导致孩子们对她的态度也不好,有时觉得自己很失败”。
当这位妹妹让我教她怎么做的时候,我也实话实说了“我不能教你怎么做!因为我不确定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啊,我的做法可能在某些人看来是“固执的”、“过分自信的”甚至是“自负的”。但我又跟她说了“下次老师说孩子的时候,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相信你自己也想做好的。”
是的,除了相信孩子,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当孩子受到老师的打击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我们站在他的身边,如果他需要,我们可以共同进退!
有一位朋友,我跟她很要好,但是,有一个看法上我们总是存在分歧。她总是羡慕成绩好的孩子,每次从她口中夸出来的都是成绩好的。但对于成绩这事情,我并不觉得是最重要的,所以总是跟她唱反调。
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之后,她又发来班里一些成绩好的孩子的奖状和成绩之类的给我看,反正言语之中满是羡慕。其实她的儿子很聪明,只是调皮了一点,我总是建议她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多看看自己孩子的优点,让她不要总拿儿子跟别人比,她说“不是比,也比不起,只是感叹以后儿子咋跟这么多优异的孩子竞争!”
我跟她说,我跟小蓝说的是“别人的孩子再优秀也是别人的,在我们心目中你已经很优秀了,而且你是我们的孩子,做好自己就行。”她说“社会很残酷,不会讲温情,与其自我麻痹,不如早点让孩子认清现实,端正心态,我也告诉孩子我爱他,但他也应该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以有可能引起的后果。”
是的,社会是很残酷,没有人会一辈子顺风顺水,没有人能绕得开“突如其来”的困难与打击。但并不是现在就开始打击孩子,他就知道将来能绕开困难与打击了,只是让他提前受到困难与打击而已。对于我来说,当困难与打击来到的时候,我更希望她能迎难而上,勇敢去面对并克服困难。
从小受到的打压多了,有两种效果,一种是给压皮了,麻木了,别一种是给压得强大了,不惧怕打压了。外来的打压是不可控的,但来自于父母的打压是可控的。所以,当外来的打压时,我们更需要给孩子的是鼓励与力量,而不是更多一层的打击,跟外来的打压相比,父母的打压更伤害孩子,更会让孩子刻骨铭心,也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我不会跟鼓吹某种教育,也不会抨击某种教育,我只是想在她受到困扰或者仅仅需要来自于我的一个肯定时给她一种力量与信任,不想盲目比较,也不想盲目妥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疏导她的情绪或者需要一点耐心去等待她,相信她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事实上,一个小时左右,小蓝就将那四五项作业都完成了,然后还看了一会书才甘心睡觉。我不催她作业,有两个好处,一来,我相信她自己心中自有安排,再说了,做不完作业老师批一句顶我们吼十句,何不让她自己去撞一次南墙呢?二来,不吼不催她的作业,才能让我们更心平气和地相处,不相杀,只相爱,不是很好吗?
其实孩子的焦虑很多时候是来自于父母的过分担忧和催促,需要学会放松与放手的是我们,而不是孩子。
不要因为孩子不完美而焦虑,因为我们也不完美。不比,不催,让我们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