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我煮书
我小时候,父亲魏宗柱在外地教书。每每回到家中,他就会利用一切机会一脸严肃地教我们兄弟四个“煮书”。当时我就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转念又一想,父亲教我们这么做,肯定有他的想法与道理,绝非无缘无故。只是年少的我一时半会不能明白不能理解。
一天,父亲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松树制成的木椅上休息喝茶。我迫不及待地凑近好奇地问:“爸爸,书是用来供我们几个兄弟读的,怎么可以煮呢?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父亲听后,笑了,拍拍我的肩膀,耐人寻味地对我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我们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说的有板有眼,跟书真的能吃一般,我却仍是一脸茫然,不知父亲所云是什么意思。依我当时的认知水平和积淀程度,理解不了这句话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父亲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能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正因为他把书’煮的吃了’,他作起诗来才会得心应手,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所以他发自内心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真正把我们的语文学好,学到心里去。”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要把语文学好,还真得把书“煮烂”啊。我听罢,恍然大悟,可还是有一丝不解。少年真的不识愁滋味,这愁便是急切的求知的欲望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爸爸,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我缠着父亲一个劲儿地问,“我如果也去’煮书’,能把书’煮好’么?”“能,完全能啊。你首先可以从’煮’你们的语文书入手。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通过精心挑选经专家编辑引入的经典范文,无论是审美情感,表达方法,还是语言文字,都是文学作品中的上品,能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每天清晨起来,坐定后放声读几遍,仔细品味一番,边读边想象画画,多有意思呀!坚持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独特情感体验,还可以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牢记妙词佳句,积累丰富语感……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积累的词汇丰富了全面了有生命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父亲的一番话使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煮书”还真有道理呢。是啊,要学好语文,非得虔诚地把书当作精神食粮不可,只有烂熟于心, 让优美的语言文字深入骨髓,让高尚的情感渗进灵魂,才能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父亲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读书的方法,更是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