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28 | 君子不器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立程思文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器”俗称器量,就是装东西的容器,容器的形状、容量、大小各异,但是每一个器皿只能盛一样物品,其用限于一材一艺。
先生说:“一个君子不像一件器具,只供一种特定的使用。”
夫子搁此句在为政篇,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是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是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从“为政”人而言,原从政人,上得了省厅,下得了农田,视察得了工作,干得了农活;现随着经济道日益发展,为打破一个地方的封闭,一个市级、县级乃至部级,都得换届,在地区、地域、职能间互调互换,并不是只能为一器一用。一个市、县乃至单位虽然所面对的基本情况都不同,但是不同的后面又是同一件事情。应通瞻全局,领导群伦,尤以不器之君子为贵。
究“器”之来源,本质就一览无遗。《易传》中说:“形而上学者谓之道,形而下学者谓之器。”道,是本质的集合;器,是现象的总称。小人重现象而不重本质,君子重本质而不重现象。小人重视现象,所以经常用现象蒙蔽本质,永远鲜活的活跃在是非之中,享受即得性的蝇头小利;君子重本质,所以通过本质来控制现象,短期内饱经苍桑,日损盈亏,而在长期中进化心智,上了另一个高度维度。
“君子不器”的背后就是认知的升级,能将现象级下沉到本质级,触碰到事物的根本。能在各种“器皿”型事物中穿越,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情境里,能拿出一个特定的器皿与之呼应,随意换形。因此搁置君子于任何逆境、境地中,他都能淡然的走出他的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