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而写2006

2017-08-25  本文已影响12人  不知树
为什么而写2006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般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巴 金

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 载

语言是存在的家。

----海德格尔

多年以后,当我看见自己这样存在过,思考过,即使那时已然完全没了当时的激情和感觉,但一想起这件事,总还是暗暗高兴。

----行吟骑士


梳理了一下长期以来纠结的一些问题,既是半年多来的一个总结,也是近期的一点感言。

一是关注的价值何在。很多朋友说,作为一介平民,力量有限,即使你意识到了,有能力去改变么?你的关注有什么用?"发发牢骚罢了”,有人这么说。有时候,我也会突然陷入莫可名状的伤感中。感觉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辛苦自己的偏激没有任何意义。人们仍是忙碌地活着,现状仍是没有改变。就怀疑是否真的如一个在哈曼工作的见识多广的女士所言,中国人就乐意那么活,你又瞎操什么心呢。可我回头再看见那些只知道自己是农民不知道自己还是公民的受苦难的人们,那些穷到连自杀的农药都是赊来的农民,那些年收入不到3000块钱还要交农业税的农民,那些为了1800元医药费投海自尽的农民;还有那些看着15岁女孩被奸杀无动于衷围观的人们,那些看着怀孕妻子被砍78刀没有人阻拦的官员们,那些怂恿为讨拖欠工钱而要跳楼的民工“快点跳”的青年们,那些受着“假大空”教育要么愚昧要么反动不知所谓的人们,我又感觉自己有话要说。鲁迅绝望到极至是“开口说话感到空虚”,却仍是选择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传统文化,却也是最伟大的悲剧精神,什么是悲壮,这就是悲壮。余杰说在这片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他一起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他为之受苦,其实,这是罗曼罗兰说的,我挚爱的一句话,那就是“当忠诚的双眼与你哭泣时,值得为生命去受苦”。

二是我们的同情心有用么。罗素是个少有的智者,他在《我为何而活》中的那段话支撑了他的一生,也支撑了几代人的一生,现在至少又能支撑我的一生。现在我把他送给所有还没有完全被利欲熏心的人:“三种强烈而持久的感情支撑我的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撕心裂肺的同情。”我希望是这三种感情支撑像我一样迷茫过彷徨过的人。而不是那些庸俗的转瞬即逝的东西。”我在这当中形成了自己永恒的信仰,我知道我将永远不会危害他人,而是,以一颗善良之心待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做出最大的改变。《挪威森林》中永泽说“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但是,不可不同情他人的苦难。

三是泪水和欢笑谁更有力量。其实,这就像问悲观和乐观谁更加有用一样。我的观点是,与其盲目的乐观,不如理智地悲观。俗话说“哀兵必胜”,先笑的,不一定笑到最后;笑着的,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前台领奖的,未必是最好的。前段时间三峡水电站完成关键性施工,我们在为这个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者喝彩时,也应该给那些反对者致敬,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设计者可以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他们,同样功不可没。泪水伴着笑声飞,这样最好。我以为,这个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欢笑,还有随大流的歌功颂德。既然已经这么多,那么我就做个哭泣者吧,就像伏尼契的《牛虻》,对待祖国,宁愿不断地去叮咬它,鞭策它,也绝对不欺骗它。我很敬佩《新闻调查》记者杨春,他说“转型期的中国不缺乏笑声,缺乏的是思考,以及思考后的行动”。我深为赞同。

信乐团有首歌,里面有这么一句歌词“从今以后除了感动不会再泪流”,我甚至曾经在心里这样暗暗发誓。但是,在很多次后,我发现,也许,不仅仅是感动时我会流泪,他人的悲哀,形成的我的悲愤,都会让我情不自禁。

四是文字中的公正客观问题。很多时候,我会突然有某个想法,并急于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更多的时候,是这样的热情的冷却,思想胎死腹中,或者半道夭折。这缘于我自己的矛盾,或者说是对争议问题的回避,企图追求理想中的公正理性。在对一个问题没有深入了解而进行的批判,叫武断,我也曾被人指为愤青,但其实只有我知道,我是多么努力地使自己不成其为愤青。我追求客观、公正、理性,但我也追求激情、良知和人性。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救小创伤尚且来不及,那有余暇使心开意豁,立论都公允妥恰、平正通达。像个‘正人君子’一般。”我病痛的根蒂,也正在于我生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太多的悲伤让我无从逃避,而立论是否“公允妥恰、平正通达”,就留给他人评说吧。以前我觉得写是因为责任,现在我不这么看了。说责任,那太虚无了,吾非如来佛主,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亦非观音大士历大苦难,尝大欢喜,发大慈悲,即便周星驰的发问“难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有正解我也必须退避三舍,练好如来神掌再去 "拯救全世界”。所以,我能说的,只能是感情,并且,愤怒的只是我,感动的也只是我,而不愿意去引导某人。其实,一位成都老人早就教育我了,写不是因为你有多少文采,多少能力,而是你有感情。感谢巴老。再说鲁迅先生,他是因为一种责任感催生自己的文字吗?我觉得不尽然。但至少可以肯定,他有感情,有对一切昏迷和强暴的不满和愤怒,有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尽管在他那个时代,这个理想是多么的渺茫——我们现在难道就离它很近吗?。

这几段话反映了我的挣扎与信念,也可谓是我的心路历程:

这世界有太多悲伤,让我无从逃避。

当忠诚的双眼与你哭泣时,值得为生命去受苦!

我将永远困惑,也将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气。

三种强烈而持久的感情支撑我的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撕心裂肺的同情。

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不缺乏笑声,我们缺的是思考,还有思考后的行动。人都会有恐惧,但也会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情;生活中很多丑恶,但还是有美好的东西存在;人的生命都很短暂,但还是有一些可称是永恒的东西可以留下。

浪漫骑士,行吟诗人,永远在路上。

  2006年10月29日于安徽蚌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