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外包》第一章 老板的哀求(1)

2020-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苇可航100

2019年西二旗科技园的春日,冰雪初融,绿柳抽芽,窗外是隔壁高尔夫球场空空荡荡,写字楼里一群群创业公司的IT工程师们,灰头土脸的忙碌着,没有感觉到任何季节的变化。有人说这一年是过去十年经济最差的一年,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到底是最好还是最差?这里的攻城狮们才没工夫想呢。

不光园区的工程师们没工夫想,身为新智公司的老板姜洪国也没空想。姜洪国四十多岁年龄,海外名牌大学毕业后,在菊厂工作了二十年,据说当时已经是21A级的高层管理人员了(任正非才22A了),管理着一支重要的产品线。前年华为35岁以上政策出台后,忽然有了未雨绸缪的觉醒意识,顺利被猎头挖去,去了一家互联网新贵,却不想入职不到两年新公司因为战线拉的太长,资金链断裂,呼啦啦竟然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了个干净。

等他反应过来,等待他的就是一系列员工离职和裁员谈话了。他努力尽心的处理好员工们的事情后,才发现自己的下家竟然如此难找。两个月跟猎头,身边的朋友们一轮接触后发现,别说如现在一样年薪500万元的岗位了,连200万元的岗位都很难挂出来。几轮求职碰壁后,姜洪国决定自己创业,几经周折选定了人工智能的视频会议方向,纠集了几位菊厂出来的老部下经过一年半的发展有了一个二十人的团队。

此刻,他正在纠结于怎么说服市场和研发去接一个国企转包的外包项目,早已被中间商压得没什么利润,苦逼的差事,可是好在是熟人付款有保障啊,也许现在他能为公司拉来的最靠谱的项目了。可是这样的项目,员工谁愿意接受呢?注定的加班加点,接受客户各种苛刻的检验,却不一定拿到奖金或少得可怜的奖金,姜洪国有点没把握了。在中关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如新智一样的创业公司每天都会新增几十家,据权威统计,这里的创业公司平均寿命是0.7个月,姜洪国已经很庆幸新智公司活到了一岁半,可是怎么活到两岁这却是一个摆在面前难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