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1] IM歪解

2020-05-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丰琪Mars

IM 是什么?

即时通讯。
比如微信,钉钉,陌陌这些都是IM,当前千万不能忘了鼻祖,QQ,或者叫做OICQ,嗯,作为80后的我,还想起了msn,哈哈。

IM 1.0

1.0 的IM解决什么问题?沟通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曾经刚到A厂的时候,大概是在2012年,我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咳咳,回神回神
当时跟我的师傅讨论过IM的价值(那时候居然是我说他听,现在想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对比电话,短信,mail,IM
IM之所以流行(在2012年那个年代),是因为它填补了一个沟通迫切度的空缺:

这里存在一个信息紧迫度的空洞,就是:
我现在想跟你说,期望你现在能答复我,但是呢,你可以稍微慢点说。

比如:作为接收方的我,得给你说话,不想或者无法立刻回馈你(电话时回答你的问题),需要整理整理,慢慢跟你谈。这就像是谈情说爱,电话是为了避免见面的尴尬,IM是为了避免及时回馈的焦虑。

所以,IM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方式。

当然,这个是2012年那个时刻的想法。

IM 2.0

随着微信的崛起,PC端的没落,淘宝-> 手机淘宝,中国互联网环境在飞一般变化。
IM 从曾经核心是沟通,变为核心是沟通。
这句话没问题,我没有写错。
曾经IM作为会话通道本身,核心沟通的是语言信息。是上下文交互。

现代IM沟通,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现代呢。我觉得从手机淘宝崛起开始算,IM 开始往富媒体发展,当然这个和微信的极简主义是不一样的观点。但是本质上,大家还是在往更丰富的信息化发展,不好理解吗?举个例子:
拿起你的微信,随便点开一个好盆友,点击消息右侧的小➕,你看到了什么?
图片,视频,语音,电话,地理位置,红包,名片....
这些都是曾经IM不会去想的功能,这些就是生活,我们真实的生活,功能,只是信息的载体。

所以2.0时代的IM,解决的是信息丰富化的问题。让IM更生活。

IM 3.0 beta 正当时

这么快吗?嗯,是的。
为什么我觉得现在是3.0时代,而且是beta呢?区别在哪里呢?
一个关键词:协同

这里的协同,可以理解是人与人的协同,事儿与事儿的协同,或者是系统与系统的协同,是更深层次的交互。

我尝试举几个例子:

  1. 手机淘宝的地址确认消息。发现没有,这个消息是有交互啦。当你下单后,客服会发送给你一个地址确认卡片,你点击确认后,客服会收到反馈。

从人与人沟通的角度来说,我们用很好的产品方式,解决了信息传达和确认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减少了信息交换的损耗。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从交易系统的订单支付行为,到IM的地址确认卡片发送,到地址确认卡片的确认点击,到WMS系统的准许出库。这就是在用系统的方式,解决事物流程的问题。

  1. 钉钉的审批流程。这个也许不是上班族的钉钉使用者是不了解的。我尽可能白话说下(都凌晨1:30了,别指望我配图)。
    当你为了520提交一个请加申请给老板时,老板会收到事件提醒,事件提醒以IM消息的方式通知,在消息上,我可以继续跟进,或者查看状态。

也就意味着什么,在IM之上,我构建了系统和系统的桥梁。

  1. AI机器人。借助现在人工智能手段(当然作为从AI业者之一,可能人工智能很多地方只实现了人工,人工智障?我可以说,你不行),基于语意,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意图识别能力。让机器更像人的处理问题。
    比如我说:我要退货!
    这个时候机器人就会说啦:亲,提供下退货地址哦。
    然后,balabala,各种交互猛如虎。
    其实这个技术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用了,比如10086 的语音机器人。

所以,3.0 本质上,是以IM为基础组建,构建协同场景。这里,IM就不再是主角了,在今天或者未来,它将作为核心的基础组成部分。

为什么说是3.0 beta呢?协同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有交互不叫协同,协同是信息流或者事物流的有始有终。

这是万物互联时代的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