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实践指导教科书《复盘》

2020-07-12  本文已影响0人  女侯爷

为什么读了《复盘》这本书,原因有二:一是自己平时写的复盘基本就是流水账,口水文,机械的记载了流水事件,所谓反思和感悟都只是浅显的情绪变化,没有深度,为了提升自己;第二是最主要原因,这本书是S老师上课的时候推荐的。

《复盘》的作者是陈忠,本书是柳传志唯一审读并指导修改。柳传志第一个将复盘引入到做事之中,复盘成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在联想每一个重大决策的背后都有复盘的影子。《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完整系统讲述了复盘的内容,明确了不同的价值,给出了复盘的操作步骤,读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应用复盘的方法,随时随地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

书中的每一个板块在介绍清楚理论之后都会辅助案例分析来说明理论知识的内容,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接纳,也更容易吸收,并且书中的案例都很典型和有趣。看案例的时候有一种看故事的感觉,还觉得深入脑海,有些案例还直击内心。

全书加上引言,共计十章内容,如果静心看书,正常来说有三到四个小时就会读完了,如果经常学习的人两个小时应该也可以读完。从头到尾一共188页。引言部分强调复盘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善复盘者赢。然后分别从什么是复盘,为什么复盘,复盘的三种类型,复盘中的三种角色,复盘的两种方法,复盘的内容,复盘的步骤,如何评价复盘结论是否到位,也就是从概念到方法到步骤一线贯穿,书的最后介绍了柳传志的做事PDF(P代表Preview,指沙盘。D代表Do,指做的过程。F代表FuPan,指复盘)方法。

书中介绍了大量的企业案例和个人案例,其中有几个案例对我的触动特别大。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无论做事还是读书,我们总会对那些可以引起共鸣或者影响的东西特别记得牢,但实际上往往这一点也说明了我们的不成熟和不理性,我正在逐渐修正自己的这个习惯。下面把对我触动很大的案例跟大家一起再分析学习一下。

第一个案例是在自序中列举了一个关于食堂档口生意的复盘:少华在一个学校食堂,盘下了一个档口,供应热菜套餐,两个月经营下来,生意一直不见起色,因为自己的辛苦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回报,辛苦就显得尤其辛苦。按理说学校的客源是最固定的,但固定的客源有了生意却并不好。于是少华请来自己做咨询的朋友亚杰,希望通过亚杰咨询师的眼光帮助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销售搞上去。通过两天观察,亚杰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反思的原因是,菜品停留在一开始的设计上,没有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改变,卖的好的产品,没有多做,以增加销售额同时卖的不好的菜品还一天天的被重复。探究规律,只有做市场受欢迎的菜品才能生意好,而是否受市场欢迎,每天市场都会告诉少华,少华要做的就是不断的保留受欢迎的淘汰不受欢迎的,提供新的菜品接受市场检验,而不是被眼前的“浪费”锁死。得到提升的能力,如果按照亚杰给出的方法观察自己和食堂其他档口,少华必然会越来越了解学生的口味,也就是说他把握市场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结果自然是生意越来越好。同时如果少华掌握了复盘方法,他就并不需要亚杰的旁观者视角,自己就能够按照复盘的步骤回顾反思探究,一步步进行自我审查,发现问题,找出方法,解决问题。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其实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明知道错误,却不变通,依然在错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然后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少华因为是做生意不赚钱才会寻求了帮助,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能没有不赚钱这么明显的问题,所以才导致我们对已经发现了的问题不重视,不改变,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柳传志说:“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的,把这个事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和错误,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或者给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把错误和失败的原因都归结于外部因素,而忽略主动可控的因素。复盘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环境,既不骄傲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更不找借口。所以在自我复盘中,最大的问题是复盘者的自我欺骗,自己骗自己,不能无情的复盘自己。

第二个案例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让他的秘书联系下客户,看是否有机会过两天见一面,要求秘书下午5:00前给自己回复,到5:00了,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老板问:跟王总联系好了吗?

秘书:我打电话了,但没人接。

老板:那我要不要空出那个时间段?

秘书:还不知道,我问一下他秘书吧,刚才跟他秘书打电话也没接。

老板:那什么时候能确定呢?

秘书:不知道,我待会儿再跟他们联系下。

老板:那如果还联系不上呢?

秘书:......

老板:有没有给他们发短信?

秘书:没有。

老板:有没有给他们微博私信或者即时通讯上留言?秘书:没有。

老板:有没有给他们写邮件告诉他们想要交谈的事情?

秘书:没有。

老板:那就是给他们打电话?

秘书:......是的。

这个案例体现出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将手段当作了目标。用手段代替目标的事情,并不少见。典型的还有,用原因或者借口形式将目标给替代了。职场和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及时的复盘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自我审视,是否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从盲目开枪变成瞄着打,有计划,有步骤,有准星,有效果。

第三个案例是,任正非华为接受IBM设计系统的思维复盘。IBM,给华为做咨询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没有时间和精力将事情一次做对,却有时间和精力重复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这个重复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固化流程,没有优化流程,导致一次次要重新从头开始不断试错,针对这种情况,任正非在华为引入IBM设计的系统时候,规定了“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套路。先僵化,就是不管IBM新设计的系统如何,不管是造成了什么问题都不理,就是按照IBM设计的系统执行,亦步亦趋,先学会使用。在优化就是等员工们熟悉了IBM的系统,能够熟练使用以后,再根据自己使用的实践和业务的特征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优化。一旦这样的优化经受住考验,就固化下来,成为标准做法,在全公司传播,其他人就可以直接运用,再不必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索。然后再一轮“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流程,不断取得进步。

这个案例给我的触动特别大,无论是工作和生活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从头开始把事情一次做好,却在过程中一遍一遍的做重复的事情,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开始的方向和发心不对,后面的一切就都错了。最快的方法就是从头开始慢慢来,一次把事情做对最好,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找到“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流程。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善于复盘,精于复盘,做个人生的赢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