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Econ & Finance读书让生活美好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史记·货殖列传》札记之一

2017-12-06  本文已影响17人  水石山房主人

按:

《货殖列传》为《史记》一百三十篇中倒数第二篇,而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货殖列传》实际上就是压箱底之作,潘吟阁说“读中国书而未读《史记》,可算未曾读书;读《史记》而未读《货殖传》,可算未读《史记》”,深以为然。本文是我大学时读《货殖列传》的札记,逐句分析,引用部分是原文,【】中的文字,是我写的札记,其中也多处引述别的著作。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至治之极,说白了,就是乌托邦,历史上的乌托邦,有的是“老死不相往来”,有的是你来我往直到斗死,可谓各有各的精彩,不过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民”都很听话,是十足的顺民。而把生龙活虎的人变成死气沉沉的顺民,方法之一就是“涂民耳目”,不过,这终究是难以长久的,因为“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对追求“完美”的“至治之极”问题,彼得•德鲁克在其回忆录《旁观者•拉波尼这一家》中的一段话,或许能引人深思:

他们的挫败,象征着近200年来,从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人追寻的落空——亦即追寻一中完美的‘公民宗教’,或是追寻一个十全十美、或是完善的社会,却不得其果。”……“我则愿意以一个充裕、能让人忍受且自由的社会取而代之,也就是我在《工业人的未来》一书中提到的。……这个社会也许是我们所能希冀的最好的一个。我们可以借着付出一点代价,亦即借由市场的分裂、分隔和疏离来维系自由。为了个人,冲突、冒险,以及走向多元化等代价也是我们可以付出的。在这样一个社会或许我们可以小恶,而不以大善为主要的考虑。这可能指社会以及人间善恶诸神已成为次要,社会组织也不再重要,正如‘完美的宗教’在日渐凋零的社会时代里一样,已不再引起争议。”……“在‘完美的社会’这种观念仍主宰一切的今天,要追寻这种社会,可能使我们的世界陷于无法容忍,完全失去自由,或是引发自我毁灭的战争。……因此拉波尼这一门英杰寻觅的超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另一个选择,最后遭到失败,也许就是预示着‘完美的社会时代’的结束。

在读到《链接:网络新科学》一书之后,对老子这段话,又有了新的理解。该书中有一章叫《小世界》,说的是随着链接网络的扩张,世界变平了,与外界的链接越来越方便,与此同时,原本存在的一些分隔也会加深,形成很多大世界中的小世界,同一属性的小世界之间,“天涯若比邻”,不同的小世界之间,正如老子所言,“老死不相往来”。】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易经•系辞下》里记录了人类早期的市场,“庖牺氏没,神农氏出。……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今天我们看大商场和淘宝的感觉,也是如此吧。如果把商品交流分解为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三部分,早起的市场,是三流合一的,而到了今天,这三流已经可以完全分离,在不同的时空运行,也就产生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这是连接性的持续收入可以产生的前提。】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

【太史公特别强调“诗书”二字。物欲横流,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人心不古这样的话,可以休矣。“物欲”既然是流,就不能堵,只能疏。】

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动之以情,晓之以义,有时候不如施之以惠管用。】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去掉“其次”等字眼,这几句话意译如下:自然放任,因势利导,道德教诲,制度和法律整治,与民争利。到目前为止,宏观经济的调控方法也不外乎就是这几条,只是具体的措施在变化而已,而且从经济发展史来看,太史公这个排序,基本难以动摇。不论怎么变,“最下者与之争”都是不刊之论,与民争利的手段,主要两种,一是征收繁重税赋,剥夺人民的收入;二是国家自办企业,直接进入市场争夺利润。税收过重会摧毁市场,国有企业则会扭曲市场。市场被摧毁的会直接引发政治危机。国有企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滋生腐败,往往名为国有,实则为国之蠹虫。我近来创业,又有新的体悟,就是五种管理的不同境界不仅仅在宏观领域适用,在微观领域也同样适用,比如企业、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甚至是家庭教育和个人的自我管理,“上者任之”,正如孔子所言“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与管理者的五种境界相对应的,是管理者的几种处境,“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顶尖的管理者,垂拱而治,员工几乎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再下一等,员工想要与他亲近,迎合他,再下一等,员工害怕他,再下一等,他侮辱员工,让员工没有尊严。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体系中,可对照看看自己处在什么什么境界。】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以上一段文字,讲分工和财富的来源,字字珠玑,黄钟大吕,足堪媲美《国富论》之精髓。《国富论》的直译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应该简称《民富论》,民为国之本,而非反之。】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生产要素这一重要的竞争力之源进行重估,提供了两种新的分类方式。“第一种分类方式是将它们分为初级生产要素(basic factor)和高级生产要素(advanced factor);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工与半技术人工、融资等;高级生产要素则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力,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等。”“初级生产要素已不再重要,主要是因为对它们的需求减少,供给量却相对地增加,而且跨国企业已能通过全球市场的网络取得这些生产要素。”迈尔尔•波特进一步分析:“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其实还可以从不利的生产要素中形成。……在实际竞争中,丰富的资源或廉价的成本因素往往造成资源配置没有效率。人工短缺、资源不足、地理气候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反而会形成一股刺激产业创新的压力。国家汇率持续升值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不利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升级,更能持续。”这和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强调的“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不谋而合,且更进一步。而用中国的古话来说,就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无伟男”。就春秋战国的情况而言,土地资源、人口等是初级生产要素,而掌握纺织技术的人、商业通道则是高级生产要素。建立在高级生产要素之上的竞争力,独领风骚,是建立在初级生产要素的竞争力所难以望其项背的。瑞士等国的繁盛,日本、韩国的经济腾飞,也是如此。而中国的所谓的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除了养肥了一群蠹虫之外,就是让国家深陷初级生产要素的泥塘,在“资源诅咒”中不能自拔,在国际竞争中沦为后手,只能亦步亦趋。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均受制于初级生产要素优势滋生的惰性,举步维艰,路漫漫其修远兮。】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齐国引领当时的时装潮流,而其他国家的“哈齐族”甚多,齐国绿卡极为抢手。齐国已经在经济优势之上建立起文化优势。如果一国在经济上没有优势,其文化最多被猎奇者兴起时赏玩一番,而难以有大作为。文化的传播,若没有经济作为先锋,势必行之不远。下文的“夫使孔子名布扬於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就是一个例子。某种文化如果完全无益于民生经济,则其衰微,可以说是必然的。】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管子,是由江湖而庙堂;后文将提到的范蠡,师承计然,兴越灭吴之后,则由庙堂而江湖。从效果来看,武人治国、文人治国,皆不如商人治国,只可惜战国之后,没有这个施展空间了。国,或曰政府,就功能而言,不过是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机构,而商人,理所当然是此中能手。只可惜,不论是在江湖还是庙堂,商人的地位都每况愈下,只能在夹缝里腾挪,偶有绽放,也惨遭璀璨。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是一本简约有趣的经济史,可以一看。此外,管仲开创国有经济之先河,取得了极佳的短期效果,打开了“与之争”的魔盒,国企的存废问题,争论几千年,没有定论,国企改革至今还是个棘手的难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