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 救命设备 遭遇尴尬
8月22日晚,我在浏览新闻时,《焦点访谈》的一个视频介绍吸引了我。自动体外除颤仪,英文简称AED,是对付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器械。目前中国心源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有50多万,其中中青年不在少数。在猝死患者的急救中,AED的使用,能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但实际生活中,因AED的缺失而延误抢救时机的案例时有发生。我心里一紧,因为我姥爷在很多年前就得了心颤,后来又得了血栓,据医生说这种病不好治愈,容易发生猝死。只要我姥爷有个感冒发烧,小病小灾的,大家就立刻紧张起来,一刻也不敢离开。虽然伴在左右,但是大家并没有解决的办法,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也有好的急救方法办法。因为大家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所以导致心灵上的恐慌。随着我年龄的增大,我很关注这方面的知识,也希望能有好的方法,让我姥爷脱离危险,让我的家人不在心惊胆战,今天我终于了解到了。
AED在心脏病急救方面还是比较有效的。那么AED救的是哪一类危急重症呢?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介绍:“血管快速由血栓导致狭窄的时候,出现了极快而不规则的心率失常,叫心室颤动,它已变成一种相当于心脏停止跳动、不能射血的一种蠕动的状态。它实际上是由于血栓导致缺血,直接导致猝死的原因。
急救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及时用除颤仪除颤:“对这种快速导致猝死,极快又不规律的心室颤动,那就用直流电击。直流电让整个无序快速蠕动的心脏停止,重新给心脏正常指挥,指挥心脏运作就起死回生了。”除颤仪虽然有效,但在我国,像心源性猝死类的患者成功抢救率却不足1%,因为他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短短的4分钟,4分钟内除颤,患者生存率可达50%,但如果时间延迟,抢救成功率就会大幅下降。
我了解到,我国在公共场所也有配置AED。北京上海两地有记录的将近2000台。大连、杭州、南京、海口、深圳等少数城市的公共场所配有少量AED。少量的配备也仅限于大城市,像我们淄博这种小城市没有配备。我想问一下大家,即使配备了,又有多少人会用、敢用。在中国人的心中,这样危机的救护应该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去做,毕竟他们专业,救助成功率高,仪器操作熟练,医学知识和心理素质好于常人;如果是普通民众救助过程,操作不当,救助失败,后果由谁来承担,这恐怕才是我们普通民众所担心的。即使我会用AED,操作熟练,也不会贸然施救。因为他没有保障,心里没底,出了事故,责任在谁?不是我们民众没有见义勇为的勇气和精神,而是社会没有给大家足够的法律保障。
国家应该在公众场所,醒目的位置配备AED,配备使用流程。定期由国家医疗机构专业人员,面向大众普及这方面的知识,让大众了解发病的危险性,和及时救助的方式方法,怎样在最佳时间内,熟练的使用仪器AED救助患者。
国家更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法律,保障那些,在他人生命垂危的时候,敢站出来,救助患者的人;要宽容失败,不可能都成功。我们要增多配置、加强培训,我觉得从立法到社会宽容,要形成系统社会环境,才会让更多生命得到救治的机会。
让命悬一线的患者,及时的用上AED的救命设备,让AED发挥它的最佳救助作用;让民众人人会用、人人敢用,就需要政府推动,扫清法律障碍;在救助生命面前,AED不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