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
又要写写书案了。翻来覆去写这个东西,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矫情。但我是个教书的,平日里免不了要写写字,看看书,备备课,非得要置办一个书案以便摆上文具书本。其实这和车间工人要有一个操作台,农民要有几把犁杖一样,只是一个实用的工具罢了。但正因为是工具,那你一定要把它做精致些,实用些。那几年在老家干活,我就有一把锃光发亮的圆头铁锨,特别应手。我给它安装了一根稍有点弯度的锨把,这样,在挖窖取土时,就可左手上扬右手下压,轻轻松松甩出一锨土。干完了活,就顺手把它搭在肩上,或者双手把它垫在腰里,而那个弯度刚好合适。这把铁锨跟了我好多年,下雨堵水时,我用它捞泥水,鼠害泛滥时,我用它掏黄鼠,放驴时,我就把它插在身边,跟人聊天时,我就把它垫在屁股底下。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如今进了城,戴了眼镜,捧起了书本,就不能日每在腰间垫一把铁锨到处晃荡,更不能在上课时把它立在教室门口,你得置办一套读书人的行头,比如书案。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我现在住的房子在一楼,采光条件不是特别好,加上书房的窗户前面是一条通阳台,冬日里微弱的阳光照在阳台上已是不易,再让它爬上窗台,照进书房,就更是勉为其难了。所以这几年来,一到冬天光线不太好时,我就谋划着把书房的窗台砸了,直接把书案推在阳台上。但还是怕麻烦,就一拖再拖,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完成了这个夙愿。但这样一改制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我的书房通过阳台和客厅连接到了一起,没有形成单独的空间,不聚气,读书写字时不容易静下心来。于是我找来木匠,做了一个直通屋顶的大书架,这就把书房隔了出来。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这个大书架很宽敞,正好可以归置我多余的书本和不常用的文玩器具,使书房里一下整齐多了。而书架上摆放的主要是我这些年购置的字帖和一些艺术类杂志。比如《书法》《中国书法》《收藏》《艺术品》等,特别是《书法》杂志,已经比较多了。我并没有从邮局订阅,让邮差每个月送到我家里来,而是在鼓楼邮局前面的一个报刊杂志亭里买。这样的好处是,你每个月都可以怀着美好的愿望去那里转一转,翻翻报刊杂志,往往是去好几次才能遇到新到的书法杂志。那久久期待的心情,和等到以后的喜悦,都是非常美好的感觉,不过那个报刊亭早就停办了。我从上初中就开始订阅这份杂志,现在看来是有感情了。而摆放在书架上的书法杂志主要是工作以后买的,抬头看一看,已经从零一年排到一六年了。饭后茶余偶尔坐在书架下翻翻它,看着纸墨尚新想到年华老去,也会生出一番感叹。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案旁的书架并没有摆满,还可以在上面摆放一些其它的东西。于是我把以前放在柜子里的东西翻腾出来一些,比如老家常用的马灯,我当年看过书的绿玻璃高脚油灯,父亲给的绿皮军用水壶,以及一些香炉墨海,玺印滴水,紫砂壶,茶叶罐,手把件,杂七杂八高高低低地摆放在格子里,就显得满满当当。另外,我在最高层养了一盆有紫色叶片的藤萝,每天浇些废茶水,并期待着从上面挂下几条来,让它紫红色的叶片在我的书本前自由伸展,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营造出一种安静而有生机的感觉来。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养在书案前的窗台上的那一小盆滴水观音,已经伸展出三个碗口大的叶片了,这棵小苗是女儿抢救过来的。还是在前年,我想给自己的客厅增加一些绿色,就花了价钱,买了一大盆滴水观音,里面栽了胳膊粗的几条老根,十几张脸盆大小的叶片基本要顶到房顶上去了。但可能也因为是光线不太好,或者这种花本身不好侍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叶片枯萎了,老根腐烂了。在我决定扔掉它时,女儿发现在那腐土里生长出一条指头粗细的白色的嫩芽,就把它移植到小盆里去了,现在它生长得很旺盛。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在我的案头还有三个笔筒。最大的那一个是手绘的兰草青花罐,里面插着我平常写字用的毛笔。一个是祁连彩玉笔筒,它其实只是一个做手镯剩下的废料,稍作打磨,便是一个不错的笔筒,里面插着我和女儿用的钢笔中性笔和铅笔。另外一个,也是我最珍视的笔筒,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在一家瓷器体验店里面亲手捏制的,里面插着女儿最近收集的羽毛,她说等装满了这个笔筒,就可以用羽毛做一顶王冠了。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至于案子上铺的,我不喜欢用羊毛毡,它上面落了灰尘不好清理,不小心撒上墨汁,也很难看。我一般是先铺一层毡毯,再在上面铺一层黑色的咔叽布,这样,脏了可以清洗,撒上墨汁也看不出来。不过这次书房改制以后,我把咔叽布换成了一大张厚重的黑呢子,趴在上面写字看书,很绵软,特别是秋冬时节,不会凉了胳膊。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在周末的清晨,或者是午后,这张案子上便洒满了阳光,有时候你只想在案前静静地坐着,连书也不想看。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 我的书案上铺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