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约定:一分两瓣的心-----阅读阿扎尔01
导读提示:
1.阿扎尔•纳菲西:伊朗裔美国人,《想象共和国》的作者。1981年因拒绝带头巾,被逐出德黑兰大学。1997年,从伊朗到美国。
2.法拉:阿扎尔的发小、亲人。曾拖着两岁半的女儿,怀着七个月的身孕跨越国界从伊朗偷渡到土耳其。后在美国罹患癌症去世。
3.她们两人都钟爱美国文学,尤其是《哈克贝利•费恩》。《想象共和国》的副标题即是:三本书里读美国。
阿扎尔与法拉,闺蜜式的见面,亲密、喋喋不休、迫不及待的说话。在华盛顿待了十一年之后,阿扎尔决定申请成为美国公民。在作为新入籍的美国公民宣誓之前,阿扎尔和法拉有一个秘密约定。
这个约定读起来充满了无奈和伤感。不过可以设想当事人在做这个约定时一定满含浪漫的激情。其具体内容如下:
“我们秘密约定了要做两个国家的公民,分跨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属于两种语言,它们既让我们忆起我们抛在身后的那个国家,同时也让我们想起我们选择作为新家的这个国家”。
阿扎尔如今站立的世界是她想象中的、梦想过的:“在那个平行的宇宙中建立起来。在那里,所有的人都心胸开阔、思想独立。” 这在当时像一个白日梦,但是朝一日梦想成真。然而秘密约定显示出,无论是当时还是“此时”,阿扎尔的内心都是动荡的,她渴求稳定。哪怕是暂时的稳定感。
《哈克贝利•费恩》对于身遭厄运的法拉的意义:每一种美好人生的核心,都是想象和旅途的探寻。 在小说里,每一次背叛和挫败似乎都是为某种结果服务:书里的人物们吃一堑长一智,成长了起来,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东西。在生活中,计划的打乱则并不总显然预示着长远的裨益。
在法拉患病的那一整年,《哈克贝利•费恩》或者说哈克,成为了阿扎尔和法拉精神上的向导:提醒她们忠实于自己,鞭策她们。对于她们想成为什么样的美国人,哈克给予了最重要的提示------“**美国小说的主人公们竭尽全力地警惕自己变得太过文明,因而他们开拓自己的道路,依着自己的内心去判断什么是对的和正义的。” **
这里的关键词句是:开拓自己的道路;依着自己的内心去判断。这正是所谓美国精神的两大基本元素。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美国精神同样是理想主义的,它在本书的意义在于引起了阿扎尔和法拉的情感共鸣。
可以看到,法拉和阿扎尔对已经抛在身后的故乡复杂的感情,以及对所处新世界的向往和迷惘以及不安全感。书本能暂时给予她们一种暂时的安全感,两人的闺蜜关系也有这样的作用。书是她们之间的桥梁,最重要的当然是被称为“国民作家”的马克•吐温的这一本《哈克贝利•费恩》。这是一本已经被过度诠释的书,但并不妨碍它仍然拥有现在及未来的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