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如何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试试递增理论!

2021-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甘霖甘临

成年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工作赚钱养家糊口,孩子的天职就是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知识。

人在各个年龄段,都有需要做的事。

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在学校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工作上班后觉得工作很烦。

人生成了一场对于自我的拷问与探寻: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大部分人就这么拧巴而纠结地过完了一生!

有没有一种观念,可以让人不那么拧巴,而是可以坦然面对人的各种艰难困苦和挫折呢?

有,那就是递增论!

1.

递增论的来源

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本质论和递增论两个观点。

所谓本质论即人的能力,比如智力是固定不变的;递增论则认为能力具有可塑性。

这个理论是归因理论的核心所在。

德伟克和她的合作者做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他们把几十个学生分成ABC三组,给了他们同一张试卷,同时对于三组学生分别进行不同的训话。

A组学生被充分地肯定其能力:“我知道,你们肯定擅长做这些题,”

B组学生被充分肯定其努力:“你们肯定都下了不少功夫,”

C组学生则没有任何表扬和鼓励。

之后的成绩显示:B组学生,这些被鼓励努力的学生平均得分最高。

这个实验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连续性实验,最终结果还是显示:被称赞努力的孩子,比被称赞努力的孩子得分更高。

而被称赞能力(天赋)的孩子坚持性最差。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熟人的恭维:“这孩子真漂亮;这孩子真聪明;这孩子很有xx天赋……”

但我们忽略了,聪明、漂亮、天赋……来自外在而非内在,过于依赖外在条件便会忽略内在因素的产生与发展。

古时有伤仲永,现代有9岁的天才宁泊看破红尘出家。

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不断前行的动力,是比天赋更加重要的东西。

2.

打破“本质论”框架

当我们把聪明、漂亮、天赋这些外在因素挂在嘴边的时候,其实忽略了人的内在可持续发展性;当这些观念渐次在孩子心中增长时,这个孩子长大后很难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

于是抑郁症大量产生。

孩子如白纸,涂抹什么,留下什么。

当家长把漂亮、聪明、天赋挂在嘴边时,孩子便潜意识认为这些外在因素是决定世界发展的主要因素。

于是在与人沟通不畅时会觉得是外在因素而非自己或对方的沟通技巧出现问题;在考试成绩不好时他们会认为是不够聪明或题目过难导致;在某个学科没有学好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没有天赋或老师讲解不好导致……

最终,孩子成为一个宿命论者,把一切归咎为命运。

年纪再大,发现世界并不如自己所愿,便会陷入抑郁的死胡同中。

这些对漂亮、聪明、天赋的称赞,本身就是一种本质论观点。

本质论对于漂亮、聪明、天赋这些外在因素极力推崇称赞,对本质论的称赞,只会让孩子陷入“一切都是天生的”这一观念中无法自拔,最终导致对自己深切的怀疑当中。

一旦认定一切都是天生的,孩子便会自动丧失学习及向上的动力,把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但外在因素并非人人具备,一个人一旦被本质论困扰,便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漂亮、不够有天赋,最终发现这世界出处是悖缪而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旁人尚未开口,自己便已失望。

哪怕拥有了这些外在因素,本质论的人也很难快乐。因为当一切水到渠成时,人便格外脆弱,脆弱到无法承受失败,一旦失败便会痛苦无比,各种颓废与自我怀疑。

因此,打破本质论的框架,让自己不再为本质论所困扰,是每个人必须学习的功课。

想要拥有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先从打破本质论框架开始。

3.

从“期待结果”转化为“期待过程”

在德伟克的后续实验中,本质论的孩子们更愿意期待结果;而递增论的孩子则更愿意期待过程。

”期待结果“的孩子们在遭遇挫折时更容易放弃;

”期待过程“的孩子则更容易坚持。

所谓”期待结果“指的是个体在接收任务后行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想象成功后的结果;

而”期待过程“则是个体值接收任务后行动过程中不断想象行动的经过;

期待结果看起来很美好,但常常会失败;而期待过程因为不断模拟任务经过,反而更容易成功。

期待结果忽略了对过程的建设只想象成功后的喜悦,跟本质论异曲同工;

而期待过程则因为在大脑中不断构建行动过程,使得过程一遍遍加深,更有助于完成任务,它也是”递增论“的加深版本。

所以我们可以先试着把大脑中的期待结果转化成为期待过程。

在进行一件事时,不是首先想象它在胜利时的喜悦,而是反复复盘中间的经过,让其熟级而流。

在大脑中建立对过程的重视之后,个体便会自然而然重视过程而非结果。建立期待过程之后,便可慢慢将天赋之类的外在因素转化为努力便可改变的内在因素。

4.

个体的不快乐很多时候来自于对自身命运的无法操控,这种掌控感对人至关重要。

当个体拥有对自身命运的掌控感之后,人便会快乐许多。

只有拥有递增论的观念,认定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个体才能拥有快乐和幸福的人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