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国传统文化

德化窑瓷塑为何美如凝脂美玉?

2018-05-05  本文已影响1人  正广文化

德化窑瓷塑

德化窑是古代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窑址在今福建省德化县。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主烧白瓷。其制品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如达摩、观音等,此外还有炉、尊、壶、乐器等器型,均名传于世。德化窑的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如脂似玉,洁白之中又闪牙黄,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为当时中国白瓷之代表。

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此外,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德化窑白瓷曾大量远销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及欧洲等国家,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鹅绒白”。

德化窑瓷塑以人物著称,特别是德化白瓷观音菩萨形象,生动传神,衣纹简练,线条流畅,釉色特别滋润细腻,显得秀丽珍贵。数百年来匠人们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艺、独特的纯净莹润的釉质和典雅可爱的造型,塑造了一尊尊千姿百态的神佛形象,为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

德化瓷塑,始于宋,盛于元、明,在中国陶瓷史上久负盛名。元代,瓷塑佛像即已被选为宫廷贡品。明代以何朝宗、林朝景、张寿山、陈伟、林希宗、林孝宗等一代瓷塑大师为代表的德化瓷塑艺术已独树一帜,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

明 德化窑白釉鹤鹿仙人雕像

高39cm

瓷塑人物鹤发童颜,双眼微睁,面带慈祥笑容,身穿宽大鹤氅,怡然自得地盘坐于洞石之上。其头微偏,两臂交叉扶于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经卷,俨然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神仙。洞石左侧卧一小鹿,昂头竖耳,凝视老人。洞石右侧立一仙鹤,长腿,曲颈,作寻觅状。鹿与鹤的动静完美结合,给瓷塑增加了不少生气和情趣。通体施白釉。老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记。

何朝宗能够烧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塑作品,除与他的高超技巧有关外,也与德化窑使用的瓷土和烧制技术密切相关。

首先,德化窑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较高,在高温作用下,常常呈现出玻璃品相,胎体细密,透光度好。其次,从釉色上看,德化窑使用的胎釉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钾含量高,烧造时采用中性气氛,因此克服了白瓷纯净度不够的缺憾,其釉色更纯净,光照之下,尤为明亮。再次,瓷塑家充分掌握了瓷土烧制过程中的收缩作用,利用这种收缩度,使作品立体质感更加突出。

何朝宗

何朝宗,明嘉靖时艺人,工于泥塑木雕,是德化窑的瓷塑大师。他的瓷塑作品以观音、如来、达摩、罗汉像最负盛名,有着极高的审美和工艺价值。其制品的背部常署“何朝宗”印记等。

明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高43cm

达摩身披袈裟,前额宽大,鬓发卷曲,双眉紧锁,二目俯视,双手合抱于袖中,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衣袂飘荡。通体施象牙白釉,釉质肥厚滋润。雕工深入锐利,衣纹飘逸流畅,浪花翻卷自如,颇富动感。人像背后刻“何朝宗制”四字阴纹印。

明代德化窑烧造的瓷雕久负盛名,尤以“何朝宗”款最为著名。此像雕刻精湛细腻,线条流畅,更兼以洁白如玉的瓷质。

明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高25.4cm

达摩广额深目,耳戴双环,满脸虬须,身披袈裟,其头部微低,双目凝视远方,双手拱于胸前,赤足站在浪花翻滚的海涛上,其衣衫被海风微微拂起。

此像人物塑造生动,五官紧凑,眼聚沉思,神色安然从容,体现出达摩直契佛心自明永恒的坚定与淡然。汹涌翻卷的海浪,随风飘拂的衣衫都塑造得很有动感。瓷像施釉如凝脂,似美玉,滋润柔滑。

明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高28cm,底座径13.3cm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隐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像通体施白釉,中空。

德化窑佛教人物瓷塑,如达摩渡海像、观音像等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优秀传统。同时,又根据各种神祇的不同特性,从现实生活中加以提炼,使之和蔼可亲但没有媚俗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清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高25cm

达摩头戴巾帽,虬髯卷曲,面侧向右,拱抱双手。袈裟下部外侈,似被风吹动而翘起。下著裙,左足呈露于外,足下为汪洋大海。达摩明眸深邃,凝视远方。

此达摩立像色泽单纯晶莹,雕塑的艺术美与材料的质地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纯白为基调,摒弃彩饰,在有清一代众多的瓷塑精品中独具风韵。

国家艺术档案.com/供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