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规则到底多重要
每次开车出行,遇红灯右转弯时坐在后座的儿子就会惊呼,妈妈,是红灯。在我第n次的解释后,儿子终于可以坐视不管。
但在某些我为了抢时间闯黄灯的时刻,儿子还是会提醒或事后教育我,黄灯应该等一等啊。我勉强替自己辩解的同时,内心对儿子的这种规则意识很自豪。
规则是什么?规则是我们从小就教育给孩子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一次次在马路上和孩子重复的“红灯停、绿灯行”,也是我们践行实际行动的依据。而且,每一个给孩子的教导,都需要我们成人的身体力行来实践。
规则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但却是制约社会公德的准则。譬如红灯停绿灯行,车辆行人右边行,地铁站台不能攀爬,野生动物园禁止私自闯入。
有的规则甚至是公共场所禁止喧哗,请自觉排队,请随手关闭水龙头···在成人眼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恰恰在孩子眼里规则就是这么形成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视频,一群孩子在游乐场玩滑梯,有个男孩不小心碰到旁边的女孩,女孩妈妈为给自己女儿讨一个公道,跳出来去粗暴的指责那个男孩,命令其向她女儿道歉。
男孩估计被吓到了,在一直陪笑道歉的爷爷怀里大哭。这看似简单的儿童不经意间的小伤害,被女孩家长上演了一出破环儿童社交规则的反面教材。
在这里 ,其实这个妈妈的做法很过分,不赞同她破坏孩子们这种交往规则的行为。如果我们家长不愿孩子吃眼前亏而去斤斤计较,这样未必会给孩子树立正确规则意识。
如果男孩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做错了事勇于承担责任,并教他如何礼貌道歉。然后说服男孩给予女孩道歉,因为毕竟是他不小心撞了女孩。让孩子从小树立了交往的规则意识,而父母不需要过多掺和进来。
如果男孩不配合或情绪失控,可以把他抱到一边,安抚他的情绪,继续告诉他该怎么做。因为是自己的行为而导致他人受到伤害必须要道歉,这就是规则。
规则是约束我们社会行为的根本,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有规则意识,从小事做起。但也决不允许不相关的人去伤害孩子,去控制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会自动升华自己的行为。去年中考后带女儿出门旅游,在返程候机时,因为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很长时间。
我等的有些心烦气躁,女儿索性跑去书店看书。终于听到广播里传来我们航次的登机检票通知,我赶紧随着人群去排队,检票进行的很快,我频频朝女儿看书的书店望去,她却迟迟没有出来。
我看了一眼我前后的队伍距离,快步去书店喊女儿。等我和女儿回来时,队伍又前进了一小段距离,我找到刚才的位置有点理直气壮的站过去,女儿却拉拉我的衣角,小声告诉我要排队。
站在队伍里的我些急赤白脸的和女儿低声解释,说我刚才就站这里的,我就去找你才一会功夫,不算插队。
女儿有着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的自我约束准则,她默默看了我一眼,也没理我的解释,拿着自己的行李排到队伍的后面。
我有些尴尬的继续站在队伍里,心里也不由对女儿有了些小抱怨。等女儿登机后坐回我身边,我忍不住埋怨她的较真。女儿只轻轻的回了我一句,公共规则就毁在你们这些大人手里。我顿时噎住。
犹记得前段时间看到的被规则受到终极惩罚的两个新闻,触目惊心,鲜血淋淋。诚然,如果他们幸运的站在逃离的彼岸,心里庆幸着脱险,或许这份侥幸也会带给我们世人一个警示。
但老天却没给他们这个机会,我们只能一边在心里感叹规则对他们的毫不留情,一边对逝去的生命也是充满同情。。
规则有大的社会范畴类的,也有个人行为的某些小准则。规则时刻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但当这些行为内化成我们的习惯,我们收获的将是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如果轻视了规则的份量,不经意间就会受到它的惩罚,甚至在有些时候惩罚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在今天,那些在我们成人眼里不以为然的小规则,在孩子眼里却是大是大非的不容违反的规则。
在此呼吁我们家长,为了孩子,我们要以身作则,我们要加强自身修为,我们要完善规则意识。
让孩子眼中的规则成就我们家长的日常言行举止,让我们的孩子踏着父母铺就的规则之路平安踏实的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