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哲《效率提升带来的新机会》后记
孙灵杰
文中充斥着本人的个人想法,篇幅比较长,内容很无聊,慎点!!!!
效率提升的包含五个方面:个人效率提升、组织效率提升、资产效率提升、战略效率提升、创新效率提升。但是四个方面的提升都是依托于管理架构的改进。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即时传递与反馈使得管理架构的改进可能变得非常丰富。在过去难以实现的精细到个人实时的管理,现在成为了可能。
一、个人效率的提升依靠合理的激励机制
二、组织效率的提升依靠流畅的管理流程
三、资产效率的提升依靠有效的盘活方式
四、战略效率的提升依靠灵活的管理方法
五、创新效率的提升依靠自由的工作环境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组织结构改进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挑战。如同原本都在国道上行驶的汽车,随着高速公路的兴建,有的后来者居上,有的积极转型,在新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如今资本注入成为原动力,决定汽车能开多远、能开多快就取决于整体机构效率。如何提高企业整体机构效率?答案:组织架构的重组与改进,不论是个人效率提升还是管理效率提升都是依托于组织结构的改进。如何改进?这个问题在管理学中已经有了无数案例和答案——组织机构扁平化、权利下放、精细化的激励机制、JIT零库存……但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再提“效率提升”?因为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转型”,正在逼迫着企业开源节流——一方面,提高单位产出,另一方面,降低管理成本。究其根本,互联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基础设施的角色,但商业本质没有变,企业本质没有变,面临的问题也并不新鲜——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有企业倒下,更多的新型企业会站起来。
一、个人效率提升——好玩比好用重要
对于90后员工来说,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由”是能玩、“认同”是有意思,加起来才是好玩。也许大都听国硅谷的员工上班多自由,环境多舒适,但是有一点核心不能变——请他们来是工作的,不是休闲的,怎么控制?这就需要团队中有一个能够引导的leader,带领着团队的人去做正确的事。通过层层选拔进入谷歌或者Facebook的工程师们,最不怕的就是竞争和压力,最重要的是成为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事儿。由leader释放着团队充分的自由,同时去引导着这样的良性竞争,这应该就是个人效率提升的核心。只是把硬件码齐了,还是国企的一套讲“政治”的管理手段,那还差得远。
二、组织效率的提升——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移动互联网将信息传递实时化,这对管理来说非常重要,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准确传递与反馈,这就是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动机——减少信息传递的层级,保证信息传递的快速和准确。同时,也将权利下放的风险降低,实时的信息反馈能够加强对于下层机构的了解深度,进而实现有效控制和风险防范。实际上,组织效率的提升的内在动因和核心没有变,仍然是简政放权,而移动互联网加速了这一过程。但是“因为信任,所以简单”这句话的理解,务必准确。所谓“信任”不难,难在把握“信任”的尺度。不论是阿里还是孩子王,对于核心的工作表现与职业道德的监督始终没有放松,去年的“阿里月饼”和孩子王的店长实时监控就是例子。对于一顿饭、一件衣服的小节可以不纠结,但是事关工作业绩与职业道德,却没有企业可以放松,所以“信任”不如说是“直接”。企业为什么要考勤?为什么要监督脱岗?因为要员工干活,但是实际上并不一定,这就是不“直接”的一大表现,通过监督另一种指标来提高工作业绩,无疑低效而且落后。管理与考核的最重要的就是“直接”,所以说,与其说“因为信任,所以简单”不如说“因为直接,所以简单”。
三、资产效率提升
资产效率提升分为两部分,一是劣质资源剥离,二是闲置资源再利用。劣质资源的剥离并不简单,劣质资源中最大一部分的应该就是“库存”,原材料的库存与产品的库存,严重影响资金周转。为了消除库存,日本丰田提出了JIT,但是即使如此,全世界也只有丰田做到了,惠普最好的时候,也需要有4天的库存,至于中国企业,不提也罢。但是现在这个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一是柔性制造,二是按需生产。柔性制造本身也是按需生产的一种,同一生产线,按照客户需求生产不同产品。但柔性制造是一种技术上的提升,比如国内的红领西服,就是其中典范,大力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柔性制造技术,已然成为行业翘楚。按需生产,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改变,从M2B2C,改为C2B2M,甚至是C2M,消灭中间商,顾客直达工厂,工厂按照顾客下单生产,生产完毕即时发货,完全不占用库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闲置资源再利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整合,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个人层面的信息整合难以实现实时化,顶多是到58同城的租房等等信息,顺风车是基本没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民宿、顺风车也就跟着一起起飞,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最大的障碍不是信息整合,而是信息搜集整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企业有什么闲置资源?除了办公室、地皮、厂房这些固定资产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闲置资源的信息,并没有得到及时整理,毕竟一家现代企业的物资可谓千头万绪,从中挑出闲置的、分成有用的、没用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工作,需要的是一整套完善的物资管理系统,但是在这样的多事甚至是存亡之秋,除了破产清算时候会考虑这些问题,其他时间怕是没工夫整理这些“破玩意儿”。
四、战略效率提升——战略是打出来的
正如卫哲老师说的,从阿里1999年的创业计划书到现在,除了马云和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没有变,其他的都不一样了。公司需要一个长期战略,但是战略也需要不停改变,原因很简单——时代在变,而且越变越快。战略效率实际上就是多快能够适应新的市场,新的环境,新的组织架构。前面的大公司HP、SONY、NOKIA的尸骨未寒,都在警告着后进者——尾大不掉,规模越大,转型越难。所以现在的BAT都在思考如何应对未来变化?阿里巴巴和腾讯盯上了云计算,百度看好人工智能,纷纷布局,但不仅如此,还在不断收购新的公司,为将来的公司转型留好后路。对于大公司来说,战略效率的提升,不仅仅是“一国两制”这一条路。实际上,他们是三条路一起走:一、大boss亲自挂帅,瞄准未来的大方向,全力向前,比如阿里云、百度人工智能;二、大肆收购有成功希望的创业公司,投的公司多了,自然能有成功的。所以很多创业者的目标不再是打败BAT,而是被BAT看上然后被收购。三、培养自己的创业队伍,就是卫哲老师讲的“一国两制”。
但是初创公司没那么方向,只能就着一步一步来,战略效率在于能不能快速拿出正确的公司战略,或者说“盈利模式”。公司值钱或者赚钱,总要占一头,烧钱的日子毕竟不长久,能不能在死掉之前,完成盈亏平衡,成为了公司战略最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不断试错,试错之后及时review,是执行问题还是战略问题,是产品问题还是盈利模式的问题。
五、创新效率提升——思想自由是根本
说创新效率,最令我钦佩的还是海尔,为了提高创新效率可谓孤注一掷。但是海尔的模式与卫哲老师所说的阿里模式,有一些不同,海尔的模式更多的像是孵化器模式,法务、财务由总部负责提供。个人觉得,这才是创新效率提高最有效的方式,正如卫哲老师说的,需要一个高于团队规模的CFO,海尔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总部在做这个CFO。但是不论是阿里的野生还是海尔的创客平台,都少了一项——行政干预,团队领导是leader不是“领导”。思想自由才是创新根本,总部所做的,或者是提供通用的基础,或者干脆不管,但是基本没有横加干涉。国企的鼓励创新是怎么样的?本年度或者本季度,规定要有几个创新项目的指标,行政化色彩非常明显,基本就限制在企业的内部技术范围之内,只能称之为改进,离创新,差的太远。海尔最成功的创客项目不是冰箱、不是空调,是游戏笔记本电脑——雷神。就是这样依托于平台,却不局限于平台,自由发散的过程中,创新才成为可能。
综上,企业效率的提升,实际还是企业的自我革命和自我成长,依靠互联网本身加速信息传递的根本属性,完成企业组织和管理的改革,将组织红利彻底释放,实现企业的转型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