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未完成》|向于娟致敬
今天早晨无缘由的心口犹如压石一般,隐隐作痛。不知是昨天晚上关于工作的梦,潜意识里有些焦虑,还是睡得晚了不舒服,亦或者又是看完《此生未完成》的生理反应。
这位30多岁的复旦大学副教授的博士生、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抗癌日记,看的过程中让人悲恸的深陷其中,又调皮轻松的给人以欢愉,但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脑子里一片空白又唏嘘不已。
按照惯例,起床第一件事是去看简书上好友们的日更,看到即是生活上的好友,又是简书好友,又和我脾气秉性及像的好友日更。胸口开始越发的闷,在加上鼻炎的缘故,感觉整个人都没有力气。看到她写到“癌”的字眼时,我恨不得马上抓到她问问她,可是毕竟啥忙也帮不上,也就是问一句:你还好嘛?虽然得病的不是她,但毕竟双亲就剩一位亲人的她,该如何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灾难”?舍不得挂电话又担心给她增加负面情绪,现在也开始慢慢懂得面对一个“可怜人”家属和好友们的心情。
为什么是她?老天爷为什么捡一个人来“锤炼”?不该给她一个喘息的机会吗?
当事情来临时,可能仔细分析一下也能写出一封像本书中第一章中提到的内容:“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这不仅仅是对和“癌”或者生病人群相关的警告,更是一种普世的观念。本来不想写关于这本书中的内容,因为感觉如此凝重,又如此的老话长谈,但是在看到同学的打卡后,我还是决定来写点什么,就像于娟在生命最后不堪重负时依然笔耕不辍,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改变”些什么吗?
01 苦中作乐的朋友
书中讲到患乳腺癌被割乳的老阿姨们会自己做义乳,有用棉花做的,因为拥挤胸长到了肩上;有用绿豆的,最后绿豆发芽;有用茶叶,准备好久,就用半天,太扎;有用气球灌水,最后全身湿透,这些都是笑着说出来的。以上的种种让我感觉幸福就是努力后犯的傻,再多各自牛X的日子,也比不上一起傻X的岁月。多和朋友们互动,“笑话笑话”对方,在让对方“笑话笑话”自己,总之就是长保持联系。
02 一路相随的家人
于娟讲到儿子戒奶,无奈和儿子分离,又讲到孩子是留在自己身边,还是应该放走远走高飞?看到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父母,我是如此感恩爸爸妈妈生了我和弟弟,虽然不是刻意安排,但是一个在家里,一个出来看世界。之前我会抱怨爸爸重男轻女,什么都想着留给弟弟,我说他封建意识太严重,可是现在想来不该给弟弟吗?陪在身边的孩子,不该多给一些关爱吗?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更多的需要陪伴,我不应该感谢弟弟吗?
我还经常会抱怨D先生太忙,不陪我。周一到周五加班,周六日钓鱼,不帮忙干家务。每天看到他死尸般躺在床上,就气不打一出来,仅剩的那点温存也没有了。正好这两天重新刷《勇敢的心》,里面桂英在被问及是否恨那个不顾家的男人时,桂英说:爱还爱不过来呢,哪还有恨呢?才恍然发现自己在对待家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是呀,无论是家人还是好友,我们总希望越走越近,可是因为交集越来越少,有时会生出嫌隙,现在想来,如果爱都爱不过来,谁还在乎不在一起的时光?好好珍惜当下就好了。
03 回归本质的饮食
看到于娟在分析“为什么是我得癌”的非学术性报告中,用很大的篇幅形容了自己的饮食。民以食为天,可是我们往天上放的什么呢?各种荤腥、调料、防腐剂?
记得在《把自己爱回来》这本书中,作者说自己之前总是胡吃海塞,而且吃饭很快。在生病的日子里,他尝试着把生活慢下来,慢慢的竟然也能尝出了胡萝卜和黄瓜的清香。
万物皆有灵,有时不时食物没有了原来的味道,而是我们的舌头已经被“腐蚀”的失去了那层敏感,我们和食物都失去了曾经的敏感。
希望以后的日子,做的菜少放点糖、盐;多喝白水,少喝饮料;留出充裕的时间,做出充满爱的饭菜,慢慢咀嚼,慢慢享受。
《此生未完成》是于娟带着遗憾的呐喊,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留恋。在生命的最后她用最后形同枯槁的脊椎,写了这本书,用知识和经验做了这个社会的“脊梁”,如果我们有一点点生活上的改变,我是对于娟在另一个世界的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