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26李克富|谁在说?

2022-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千千若水

我经常强调,知道“和谁说”要比知道“说了什么”更重要,否则就会鸡同鸭讲、驴唇不对马嘴。其实,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知道“谁在说”要比知道“说了什么”同样更为重要。

“我们家重男轻女。在怀上我8个月的时候,爸爸找医生偷偷做了B超,确证我是个女孩,就和我妈妈商量把我打掉。我妈妈怕做人流太疼,就吃打胎药。结果,吃了一次药,没有把我打下来,就又加大了剂量继续吃,还是没有把我打下来。我爸爸帮我妈妈拍打肚子,试图把我赶紧打掉。大概老天不该让我死,最后还是把我生下来了。生下来之后,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和爷爷都不待见我——他们总想要个男孩儿,只有奶奶亲我,我和奶奶相依为命。”

这话出自一位22岁的女大学生之口,被诊断为抑郁症。

谁在说?

我一听便知道,这不是面前的求助者在说,尽管她边说边擦着鼻涕抹着眼泪。

对我说话的是她的奶奶!

而且,我能判断她的奶奶已经不在了——这是借尸还魂的言说。

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去问她那段在母亲肚子里的悲惨历史是如何知道的,也不去面质她心理现实与客观现实的差距和矛盾,而是思考:此时说话的她(奶奶)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说又是为了什么?

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我曾经总结了十个理念。第一个我便强调“求助者是个活生生的人”。根据我的经验,把求助者当人看固然已经很难,更难的却是那种活生生的状态——不能识别谁在说,常常把咨询变成了跟死人对话。

某知名整形美容机构转给我一位女性,因为面部一块不大的疤痕却在手术后总是不满意,从而产生了纠纷。按照医学标准,手术很成功,那块疤痕基本上看不出来了。

第一次跟她交流,我知道疤痕是她在刚会走路时,由于妈妈工作忙,奶奶带着她不小心摔倒磕的。

“我怎么这么倒霉。”这是她张口跟我第一句话,也是她在咨询过程中反复说过无数次的话。

经过几次咨询,我觉得关系足够牢固时婉转地问她:“您是从什么时候起感到自己‘倒霉’的?”

她连想都没想就答:“从很小就感到了。”

“当您很小的时候,怎么能知道‘倒霉’是什么意思呢?”

“我妈妈经常这样说,我就知道了。”

那次她还告诉我,因为把自己磕伤,奶奶十分内疚,妈妈则因此跟妈妈大吵一场,自此之后婆媳俩再也不相往来甚至见面都不说话。

求助者口中的“倒霉”又是替别人——两个倒霉的人——在言说;这块疤痕承载着太多且沉重的历史,怎么会因为一次手术就抹平了呢?

求助者所说的很多心理问题,就是在让其知道了“谁在说”之后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而心理医生本人,也是在时刻意识到“谁在说”的觉察当中逐渐成长或成熟起来的。关于这一点,我有些体会,总想说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