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成长中心

孩子不跟同龄人玩、不合群怎么办?聪明的家长都这样进行引导

2018-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b96269a915e3

人是一种社会化动物,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父母就应该关注他在群体中的表现。

有的孩子十分适应群体活动,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各项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可是有些孩子就表现得十分不合群,别的孩子拒绝和他玩,他也拒绝与别人交流,常常处于孤独的状态。

孩子不合群,对他的身心健康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家长也会担心。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家长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顺应天性并正向引导

家长首先应该看看给孩子行为定义为不合群是否合理,这就要考虑到孩子的先天特性。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内向、孤僻,不喜欢群体性活动,就感到十分担心,害怕孩子不合群,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其实,有的孩子天生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独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的天地,和别人一起玩反而会不自在,相对被动。对于这类孩子,不要刻意压制和改变他的自然属性。父母不要强行让孩子放弃自己的喜好,去迎合伙伴,打入群体中;要保持孩子自己的特质,顺应孩子的天性来加以引导。

家长可以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开始,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优秀,散发自己特有的气质,吸引志趣相投的伙伴。孩子也会更自信,利于他敞开心扉,更加积极主动。

充实孩子的安全感

有些不合群的孩子表现为胆子很小,性情也比较软弱,因为他们感受到的爱不够多。这样一来,如果父母或老师在生活中常常以很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给孩子过多的指责和消极能量,只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不利于矫正他们孤僻的性格。

对于这种孩子,父母、老师应该给他更多的关注和亲切的关爱,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只有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爱,增强内心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建立起对亲人朋友、对外界环境的信任感,与小伙伴相处时才能放得开。

家长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安全和一定的规则范围内,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过多苛求孩子、控制孩子,鼓励他大胆探索,勇敢尝试,给孩子创设一个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

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

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如果家长自己不常和人打交道,经常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孩子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同时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环境,孩子缺少与人交往的体验,难以学会交往中的经验和技巧。这就要靠父母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比如多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特别是增加孩子与同龄人相处的时间。

离开了家庭,孩子不再是可以横行霸道的“小皇帝”,如果不遵守伙伴间玩耍的规则,自私不顾及别人感受,同样是会被同伴们排斥的。所以在这些实际的体验中,家长应注意教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

孩子耳濡目染父母的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之道,再加上自己有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亲身实践,会更顺利地适应群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

如果你对于孩子不合群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困惑,那么下面是一些技巧和提醒: 

①2岁以前,不苛责。

孩子2岁以前的同伴交往,都是没有交集的平行游戏,比起同伴,他们对爸妈更感兴趣,所以不要苛求。

② 3岁以前,多关爱。

3岁以前,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爱、鼓励,少一些不耐烦或忽视,孩子对人际关系可能会期待更多、担忧害怕更少,他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更多主动的探索和与同伴交往的愿望,因为,一个孩子对社会(他人)的认知,源于生命最初与父母的关系和交往。

③ 3岁后,逐渐放手。

孩子3岁以后,父母需要学着放手,一点点撤出孩子的生活。如本文所述,过好你自己的生活,不要让孩子为你牵挂,被你扰动过多,这样孩子才能安心地离开你。

④ 教孩子一些必要技巧。

日常陪伴孩子阅读、亲子游戏等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同伴交往技巧。比如“我可以跟你们一起玩吗?”这样的邀约,以及分享、交换、赠予、轮流玩这样的规则。

⑤ 听听孩子说什么。

如果上述你都做到了,仍找不到原因,那么多倾听,问问孩子,他是否遇到了什么其他困难,再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替换高清大图

小喵老师说

当然,找到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也很重要。有些孩子怕生、慢热,和人接触需要一个过程。孩子“不合群”有很多种原因,家长要多和孩子交流,找到隐藏在孩子内心的小秘密,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只有找到孩子“不合群”的真正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来源:综合网络,仅作分享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