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方山水,唐诗就写出了豪放浪漫,宋词则是婉约细腻
唐诗与宋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时至今日,仍然光芒万丈,收获了四海万千的中式拥趸。
我们会发现唐诗与宋词,尽管被称为语言艺术的巅峰,但是它们二者的秉性截然不同。一个豪放浪漫,另一个婉约细腻,在描写同一个事物的时候,呈现出的感情恰恰相反,它们二者到形成了情感互补。

以人为喻,唐诗如慷慨豁达之壮士,宋词如弱柳扶风之虞美人。此壮士“黄沙百战穿金甲”,“会须一饮三百杯”;住则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行则“万里送行舟”,“直挂云帆济沧海”抑或“驱车登古原”,“春风得意马蹄疾”。虞美人则着“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饮不过“三盏两杯淡酒”,住在“寂寞梧桐深院”,出行须“香车宝马”抑或“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以物为喻,唐诗如叶茂之大树,宋词似妖冶之繁花。树分四时:昨日“春来发几枝”,今日“万条垂下绿丝绦”;春日过了便是“绿树阴浓夏日长”,秋来“金井梧桐秋叶黄”,冬日雪来便会“凤林千树梨花老”。花开四季,春日烂漫,“红杏枝头春意闹”;夏日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秋日赏桂花的“暗淡轻黄体性柔”,同样“莫负东篱菊蕊黄”;冬日“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以日月为喻,唐诗如旭日东升,尽管也会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但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其道大光,灿烂辉煌;宋词如“良宵淡月”,“谁见幽人独住来,缥缈孤鸿影”,清凉静幽,意味深长。
以山水为喻,唐诗就是云蒸霞蔚的高山峻岭,读唐诗则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于大气中体味意境高远;宋词就是幽幽浮萍下的潺潺流水,读宋词则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于精细处体会意绪飘渺。

以四季为喻,唐诗如秋末冬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丰硕背后有苍凉,苍凉更显成熟美;宋词如春末夏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优美背后是忧伤,忧伤更知真情美。
不管是唐诗的豪迈还是宋词的婉约,都在传达内心世界的独白,以至于千百年来,我们读起来仍能感同身受。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恰恰丰富了先人们的感情世界,为我们呈现了更加全面真实的情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