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我们的教育,是否会让孩子输在终点?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丹麦的极简正念生活

今天,朋友分享给我一篇文章,是台湾作家刘墉的《这样的教育,正在让你的孩子退化》。文中的一句话戳中了我的心,“现在的学生都很会考试,却已不会感动!”

这句话令我想到儿子,以及他同龄人的现状。如今的青少年不仅鲜少感动,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美、勤于思考和善于创造、以及对他人的关心与付出,在我看来都已是非常稀缺的品质。

但这是孩子自身的原因吗?还是源于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导致的必然结果?好像现在的教育,都提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刘墉反其道而行之的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也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

文中刘墉所列举的那些鲜活的案例,如:被父母逼着学琴、被迫成为学霸的孩子,在成年拥有自主权之后,就再也不去提及、触碰甚至是深恶痛绝地对待童年时,陪伴他们时间最长的琴和课本。

还有屡屡被爆出的“天才少年”,因社交障碍或无法适应社会等原因被逼退学、或是品牌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四处碰壁找不到工作的先例,无疑不随时给我们眼下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我们到底想要培育出怎样的孩子?是符合我们父母心目中期待的统一标准的优秀榜样?还是能够成长为他本来和真实的样子,过着想要的生活、干着喜欢的工作、快乐且无悔地度过一生?

就像刘墉在文中说的那样,“他可能赢在起点,却可能会输在终点。他也可能因为失去了美好的感觉,而一辈子过得庸俗。他还可能因为痛恨读书、不爱进修,而被社会早早淘汰!

一个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不一定就注定能够赢在终点,笑到最后。就如台湾作家龙应台跟儿子分享的观点,“人生,并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如果只是一味的埋头赶路,不去感受沿途的美景与诗意,不去体验生命的酸甜苦辣、悲喜交加、人间冷暖。这样的孩子,对社会和他人,甚至对他自己的成长有何益处?

说到育儿观点,目前我最喜欢和欣赏的作家是蔡颖卿老师。非常认同她一直主张的”教养,就是生活的实践。

蔡老师始终主张:“不必到处去寻觅所谓的育儿解决方法,而是踏踏实实地回归生活本身,在扎实的实践里履行教养”。

她一直以身作则地,用安稳喜乐的家庭氛围,以及共同分担家务琐事的行为在家庭生活中耕耘,并以此来形成和滋养孩子们的品性。

所以,她一再强调“妈妈,是孩子最初的老师“、“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而这些,都是我一直向往和为之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想起每次和儿子一起看电影或是阅读书籍,期待得到他的反馈与交流却总是无果、想起某次与儿子一起放风筝时,只因风筝线不断地打结惹得他怒火冲天、想起我曾满怀喜悦地告诉他,特意为他生日而挨个去邀请他的好友来聚会,他表现平淡无感谢时.........

我明白自己作为母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必须要偿还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母亲所欠下的那些所有的陪伴、关怀、爱与引导的债务!

蔡颖卿老师有一句话很让我获益,她说其实“教育”二字的顺序就颠倒了。应该是先有“育”,才能“教”。是的,如果没有亲密和谐互爱互伴的亲子关系做基础,父母无论想用何种方式的“教”都是白搭!

我不想让儿子输在他人生的终点,也不想因为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影响到他生命的幸福与成就感。我亦不愿再像此前那样,交不菲的学费四处讨教育儿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正念教会了我,要把眼睛和心灵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要从内而不是向外求索,才是真正有效和轻松的解决之道!

蔡颖卿老师的育儿观点也几乎如出一辙:育儿即育己!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父母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那种生活。

所以,要想孩子不输在终点,必须从此刻开始努力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

作者:丹麦——生活和育儿,就是我的禅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