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我读《如何长期保持高质量文章输出?》
秋叶大叔于4月14日在微信公众号和简书同步发文《如何长期保持高质量文章输出?》,引发粉丝的广泛关注。
文中,部分内容可能存在歧义,比如“长期”“高质量文章”都是模糊词,故在此我利用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并结合个人对大叔思想的了解,给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解读。
01 秋叶大叔简介
图1.秋叶大叔简书号截图以上是4月25日秋叶大叔的简书号截图。关于秋叶大叔的拆解,详情可参考《秋叶拆解报告:斜杠大叔凭什么把网络课程干到500万? 》。
02 对大叔关于写作的自述的解读
在原文中,大叔对自己写作经历这样描述:
首先我不觉得自己有长期保持高质量的文章输出,我觉得我的表现应该用这样表达:
我有长期保持高频率的文章输出习惯,最近七八年,我每年有写出10~20篇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文章。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1.大叔已形成稳定的写作习惯,即“长期”“高频”输出;
2.大叔认为虽然“长期保持高频率输出”,但其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文章极少(10~20篇 ),年输出的高质量文章占年度总文章数的比例不到10%;
3.在读者眼中,对大叔文章的印象是“高质量的文章”。
基于1和2,推论如下:
1a 假设输出的文章都是原创的,那么大叔大部分的文章在他看来没有达到“有一定影响力”的数据表现(没法与读者面对面,只能看数据了)。
1b 假设文章的影响力仅与文章质量和传播度有关,那么在文章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出现部分文章可能质量不错但传播得并不好的情况。
基于2和3,推论:
2a 提问的读者,很有可能是个业余的写作者,而且极有可能是写作初学者。
2b 对于同一件事情甚至同一篇文章,读者和秋叶大叔的看法有明显差异。
简言之,这段自述是大叔自评的,与写作初学者的认知有明显的差异。但,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寻找写作定位、文章质量标准的理由吗?借用那句流行的话,即“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03 对大叔给写作者的建议的解读
大叔给写作初学者的建议如下图所示:
图2.秋叶大叔给写作者的建议第一、对自己所处的写作阶段进行自我评估,并确定对标的对手和文章的质量标准。
考虑到写作心理能力发展的阶段性,我们可以初步定位自己目前的写作阶段,相当于自我测评。然后确定自己在本阶段的文章质量标准。
写作心理能力发展的阶段[1]具体描述如下:
(1)联想性写作(想到就写)。
(2)表现性写作(注意文章风格和句法规则)。
(3)交际性写作(写作对象明确,为了与别人交流而写)。
(4)统一性写作(富有创作力,从文学和逻辑的角度考虑内容)。
(5)认知性写作(反省性思维的参与)。
从大叔的文章来看,大叔的写作能力至少在(4)级,所以他这样描述自己:“最近七八年,我每年有写出10~20篇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文章 ”。
关于“什么是高质量的文章”,大叔说:
好的内容要来自你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有逻辑的思考,思考完成后最好不仅仅指出本质的问题,还要提供合适的方法。
一个晚上就能写出来的干货,如果不是因为你过去有足够的积累,只怕不是因为看了几本书有点感悟,把书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故事就变成了文章,就是拼凑一些观点变成“你不得不知道的5件事”一类的标题党。
这些都不是深度思考,所谓深度思考,首先要你对基础的概念做明确的定义。
由此,只有当我们明确了自己当前的写作阶段和确定文章的质量标准后,基于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所做的一切“深度思考”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它也许不是写作高手眼里的“高质量文章”,但它对于我们来说是写作成长路上的一串串脚印。
关于对标的质量标准,大叔建议“对标行业一流 ”、“和优秀的人泡在一起”。关于这一点,在这里不做展开。大家自行体会哈。
第二、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即定位。
基于《哈佛幸福课》里的MPS模型,我增加了需求(Need),用于平衡内部需求和社会需求。
如果只有前三点,写作只能说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如果它同时能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那我是不是考虑通过写作获取“睡后收入”呢?
(1)意义(Meaning):
哪些内容就算不给钱,也没人看,我也愿意写?(对应心理需求:自我表达)
哪些内容不给钱,只要有人看,我就愿意写?(对应心理需求:受关注、被欣赏)
(2)快乐(Pleasure):
回忆一下,当我感到快乐的时候,都在做什么?
感到快乐时,我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
(3)擅长(Strength):
有什么内容是自己写起来很轻松,别人却觉得很难的?
有什么内容是自己可以写,但别人不一定能写的?
(4)需求(Need):
哪些领域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即热门领域?鸡汤、情感、职场、育儿、干货等分类
哪些领域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关注度,并和热门领域相关?写作、产品、心理学知识、时间管理
第三、多读书、多思考。
这里,阅读只是途径之一,比多读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找到对标的高手,并了解彼此的差距在哪里。
值得深入思考的点,包括:
我与高手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是阅历面,还是阅读面,还是思考面?
同一件事,高手怎么思考,怎么用语言表达(写作)?我是怎么思考的?
我能否模仿这个思维模型,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写作中?
我找到问题的本质了吗?
我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04 我的思考
比起前三点来,多写没有那么重要。但持续地写作,才能进一步验证第三步的思考是否被充分用语言表达出来了,即应用的效果如何。因而,第四点是“进行持续有质量的输出”。
写作输出后,再以读者的视角重新阅读自己的文章,与高手的文章再次比较。反思的内容如下:
与写作前比较,是否有明显提升?是否仍有“文不尽意”的地方?
后续改进的方向是什么?相关的阅读与写作计划是什么?多久达到目标的写作阶段?
最后,写作学习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是时间的朋友,遵循螺旋上升的普遍规律。在此过程中,读者对文章的关注(数据表现)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保持初心的同时坚持深刻反思和写作。
对此,你看看秋叶大叔相同的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和简书号 的数据你就明白了。大神的文章在简书的数据不多尚且坚持更新,那刚开始写作的你有什么理由不坚持有质量的输出呢?
微信公众号的成绩:
《如何长期保持高质量的输出》
微信公众号:阅读4831,点赞211 ,赞赏 88;
简书号:阅读101,评论7,点赞11。
《一切不谈初心不谈标准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
微信公众号:阅读5686,点赞145,赞赏66。
简书号:阅读56,评论1,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