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半夜不舒服起来煮水吃药,看着冒起的热气拿起了半包黄连上清片,突然就想起了很久之前奶奶曾经说过的话,那时也是热气发烧药很苦,她轻轻地对我说热气就不会觉得药苦的了,于是我试了一下把药吃了,果然没有想象中也没有平时吃时那么苦。
如今想想生活莫不也如此,以前很多不能接受的东西,在出来社会历艰历险后,也渐渐磨去了棱角变得通情达理。就连爱情也是,当感情到了相互折磨药石无医,好像孤独也不是那么难以忍受。鲁迅说中国人喜欢折中,想开窗就得说拆房才行,但这是人性使然,没有经历又谈何理解,大多数成熟只不过是吃了太多苦走了不少弯路。
我从小被奶奶带大,她以前的很多经历都通过言行影响了我,从她平静地叙述中让我在很小时就了解了生活的苦,但无论是言语还是书本,再凄惨也不过是纸上苍生,真正能开始窥见如今云淡风轻的奶奶以前的苦,还是在出来的这一两年。人说真正成熟从理解父母那一刻起,对我来说则是理解奶奶的经历开始。
奶奶很小就和舅公相依为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人的一生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改变。那时绝大部分人每天的努力目的都很简单,就是要活下来,奶奶经历了一个普通人生命不过沧海一粟的时代,当我幼年在她房间玩耍找出了以前的用过的子弹,才知道她曾是民兵,也曾面对生死。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动荡也未曾远离她,人民公社大跃进饥荒,普通人在历史的进程里无足轻重,但历史却在当事人里铭记一生。后来为了生存,奶奶嫁给了爷爷,那时代可以说没有爱情,但如今来看却又是最具爱情,相比于丰足年代相互猜忌背叛盘算的爱情,那时相遇就是一生。
奶奶信命,算命说她人生挺苦的,我在想这其实也是中国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面貌,又何须多此一问。奶奶有三个儿子,除了父亲二叔,还有一个我从未谋面的三叔,因为他在青春的年纪就去世了,奶奶其实不止一次跟我说起他,说三叔是家里最懂事最能干的,而三叔却也是在放牛时触电身亡,当时地方偏僻条件也不像现在好,换在现在肯定能救回来。奶奶只能含泪把父亲和二叔拉扯大,二叔顽劣父亲老实木讷,日子一直未变的仍是苦。
再后来十几岁稚气未脱的父亲独自南下找生计,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工资还硬省着一部分寄回家,坚忍顽强是父亲身体力行给我的品质,如今我跨越两千多公里的旅程,也是冥冥中对父亲的继承。奶奶在家操持,直到了我母亲的到来,这时的爱情也很纯粹,母亲跟父亲回家拿了证连夜吃了顿饭又双双南下。在我出生后,家里条件稍微变好了,但家里的事却一点不少,我认事之前爷爷过世了,奶奶应该感到孤独吧。我从读小学时从广州回了老家,从这时开始我才开始了解奶奶的故事,但到现在我才能理解到她,以至总在某些时刻想起她曾说过的话语,入魂入心。
奶奶这一生几乎都处在荒乱的年代,生活中的苦贯穿了大半生,而颠沛流离却又磨砺出了平淡如风的轻然,使得表面上看与一般的老人无异。在我赚钱以后,每回回家我都要带她出去玩,想让她在有生之年能尽量享受到现代的事物,平常在外的日子也频繁给她买东西,但在外面时间久了才逐渐感觉到,也许其实奶奶更想我在她身边,有些感情买再多东西也无法替代。可是现代人的快节奏一直在割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社会的发展使我无法在家找得到糊口的工作,只能又以现代的方式用金钱补偿感情。但时代变了,经历了数不清的苦之后,奶奶看着如今的儿孙满堂,过去的艰难也会烟消云散吧。
总的来说奶奶的一生像一本书,情节在开始就跌宕起伏,到最后回归平淡索然无味,但人间至味就是无味,一如冲泡到最后的茶,淡如白水却莫名回甘。
—— 一九年二月一日 夜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