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
作为大龄未孕女青年,对于抚育孩子这件事,一直心存很大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像是记忆中的某些阴影,走不出去,便下不了决心。
我身边的同龄朋友几乎90%为独生子女,这是80后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大面积共性。因为唯一,所以格外关心。于是“一切为了孩子”,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华。
小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我们这一辈子,是没有机会了,希望都寄托在了你身上,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重点大学!”于是,这句话像一座五指山,让我负重前行了9年,终于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这并没有结束,父亲的口头禅变成了“希望你能在机关单位工作,旱涝保收,安稳的生活,别像我和你妈,奔波了一辈子。”
父母是为了我好,只是,可能,也许,这并不是我要的好。我想要的童年是有一帮小伙伴,闯闯小祸,打打小闹,若干年后回味起来,千滋百味。我想要的未来,是有一点忙碌,有一点挑战,不要一成不变,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满满的成就感。而有时候,在我看来,父母所为的,可能是希望我活成他们想要的人生。
前几日,去闺蜜家蹭饭,她的女儿悠悠神秘的将我拉到她的小屋,可怜兮兮的跟我说,能不能帮她求求妈妈,周末给她报个溜冰班,她不喜欢上绘画班。
我问闺蜜为什么要悠悠去学绘画,这么活泼的孩子,坐得住么?闺蜜说,小孩子,适应了有什么坐不住的,我从小就羡慕那些画画的好的人,你还记得咱们班以前的毓菲么,画画的样子多好看,我也得让我家悠悠像她一样。
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这究竟是谁的爱好,谁的梦想?
我经常看到同事在为孩子制定周末兴趣班的课程表,他兴致盎然的跟我聊着要给孩子上半年报个马术班,钢琴版;下半年报个英语班……我很好奇,排这么满,孩子不会累吗?他喜欢上这些兴趣班吗?有趣的是,他信誓旦旦的认为孩子是喜欢的,并且认为兴趣班就是玩的同时还能学点东西。
只是我理解中的玩,并不是这样。我有点失望,因为太少听见有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今年让我帮他报个什么什么兴趣班。这像是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的兴趣承袭父母的兴趣。
我很担心,自己会不会有一天面对孩子,也不能免俗的会给他报早教班,这个班那个班。
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