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思维写作训练营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RIA学习力」《故事思维》No.11,泉水宝宝

2018-12-20  本文已影响66人  泉水_544e

惹拆页十四

今日内容来自第七章 影响不情愿、不关心和不积极人群

P171

吹毛求疵的人

你可能会发现你想要影响的人怀疑你的诚意、你的能力或者你传达信息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讲述一个可以证明你诚意、能力和资格的故事。保证和许诺并不会扭转这些人对你的看法。

吹毛求疵的人对好的意图是具有免疫力的。他们想要证据—证明你在行动上也是出于好意。亲身经历的故事最好,但是如果他们不认识你,事情就变得困难了。

在谈话中,最好讲述一个你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可以给吹毛求疵的人提供充足的证据。

迪克用一个故事讲述了MTW公司是如何在行动上体现“以人为本”的。他说,每年和员工谈论保险问题,他都如履薄冰。不管他选择哪家保险公司,总是会有抱怨。他决定让最关心保险公司的人做决定。他授权给一组员工,让他们来选择保险公司。他确信在这一组员工中有对之前的选择最不满意的人,他给了他们45天时间来做决定。后来,他坐在会议室里听取这个小组中每一个人的决定(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问题一吹毛求疵的人总是很关心顺序的问题)。让他吃惊的是他们决定实行个人投保。他接着说:“在这次会议上,他们并没有请求获得批准,他们一直解释这个决定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意味着涵盖面更广能够获得更理想化的经济效益。这是他们给出的建议,他们也做到了这点。”他的语气充满自豪,更加验证了故事的真实性。即使最吹毛求疵的人也可以从迪克惠勒的话中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承诺。

在墙上贴着的写有“以人为本”口号的海报,永远不会使吹毛求疵的员工信服。他们想要证据,一个故事可以给他们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你应该想到,吹毛求疵的人会去验证你的故事的正确性──所以你最好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如果你对于你宣讲的内容没有亲身经历,你就先将影响吹毛求疵的人的想法搁置一边吧。

I:

什么是吹毛求疵?

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这个概念对我重要吗?窃以为,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它有可能给我的人生带来影响,如果我对别人吹毛求疵,我会影响别人的成长,让别人生活的不快乐;如果别人对我吹毛求疵,一定会影响我的成长,让我生活的不快乐。

人生苦短,匆匆十年,白云过隙,转眼流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个背景,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然亦有一解,认为"逝"通假"誓",学习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河流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这就不仅仅是惜时的自我感慨了,还有对君子的劝告之义。这个故事说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事而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因此,在短短的人生里,如果有人对我吹毛求疵,我肯定会扭头就走。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这是一个宽泛的世界,是一个平行的世界。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开心胸,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吹毛求疵能带来什么?

精益求精?

严格要求?

高标准?

狗屁,扯蛋。

我认为,凡吹毛求疵者,必须不可告人之私,背后的答案,昭然若揭。

而且我们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出处。

——韩非《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

——《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候官千数,重罪受赇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

——《水浒传》:“第四七回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成语的释义:

求:寻找,查找;疵:缺点,小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吹毛求疵含贬义,用于指故意挑剔为难人。近义词有:洗垢求瘢、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反义词有:宽大为怀、宽宏大量、通情达理、和蔼可亲等。

由吹毛求疵演变来的歇后语有:头发里找粉刺;地毯上找针;拨着头发找疤瘌等。

因此,这个成语是贬义词。

吹毛求疵的来历故事

人人都爱听故事。说起这个词,还真有很多故事。但总的来说,都是吹毛求疵惹的祸。我们来看一个三国的故事。

孙权靠江东豪门世族打天下,他一向重情谊,忘过记恩,对世族子弟广加延用,每每给以高官重位,从而促成了门阀制度在江东的盛行。为打破这种局面,孙权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重用暨艳等人推行吏治革新,但因为反对声浪过大不得不半途而废。孙权不甘心,其后又推动了一轮新的改革,这一次手段更为严厉,改革的主角名叫吕壹,《三国志》里没有他的传,在孙吴政坛他本来只是个小人物,职务也不高,是中书郎。

汉以前大权集中于尚书台,相当于朝廷的秘书局,尚书台之外还有一个中书台并存,设中书令,与尚书令品秩相当,但权力小得多,管一些来往文书。曹丕在位时提高了中书台的职权,设中书监,逐渐取代尚书台,成为朝廷新的秘书局,是新的权力核心。

中书监下面有一个部门叫通事部,负责人就是中书郎,相当于朝廷秘书局下面的秘书处处长。孙吴建国,没有设中书监,却设了中书郎,任用的就是吕壹。中书郎的全称是中书典校郎,又称典校事、校郎、校事,在这些名称中校事的名气最大,提起它大家想到的往往是特务。吕壹,就是孙权身边的高级秘书,也是孙吴的特务头子。暨艳失败后,孙权开始重用吕壹,给了他非常大的特权。中书郎本来的职责是典校各官府以及州郡的文书,孙权还让他刺探臣民的言行,举罪纠奸,这一下吕壹手中的权力大了。

要对文武百官和臣民进行监视,人手少了不行,吕壹手下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人,孙权视吕壹等人为心腹爪牙,对他们有求必应,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吕壹等人也很卖力,通过监视百官士民发现不少线索,尤其是大臣们的把柄,问题一经落实,有人就会被治罪。

暨艳事件后,世族们自以为取得了胜利,这时才发现高兴得实在太早,孙权这一招很厉害,把大家治得服服帖帖。可是问题随之而来,开始吕壹等人还比较小心谨慎,时间一长,手中的特权不断增加,孙权又越来越信任,这些人便骄傲起来,也不再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多出成绩,以便到孙权那里邀功,吕壹等人抓住小问题不放,夸大事实,把小案办成大案(摘抉细微,吹毛求疵,重案深诬),更有甚者,为了取得案件突破,他们经常搞刑讯逼供,不管地位高低,一到他们手里就大刑伺候。

吕壹等人的行为激起了大臣们的反感,太子孙登带头反对,他向孙权进谏,认为吕壹等人生性严苛、手段残忍(壹性苛惨,用法深刻),要求废止。孙登连谏多次,孙权不接受。丞相有匡扶天子过失的职责,顾雍不敢沉默,也向孙权进谏,孙权仍然不听。不仅如此,顾雍还受到了孙权的严厉批评(用被谴让)。太子和丞相都碰了钉子,大家只得闭口(大臣由是莫敢言)。大家看明白了,吕壹的后台老板是皇上,反对吕壹就是跟皇上过不去,暨艳搞的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失败,但皇上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吕壹被收付廷尉,负责审理的是他的老对头丞相顾雍。吕壹已是阶下囚,但顾雍仍然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地问他口供,问完,临走还特别对吕壹说:“你有什么要申诉的没有(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办案子,这才叫专业,吕壹羞愧无言,唯有叩头。尚书郎怀叙大概也深受校事之害,当面羞辱吕壹,顾雍斥责道:“朝廷有法律,怎么能这样(官有正法,何至于此)?”案件审结,有关部门报告,拟对吕壹执行焚如、车裂之刑。焚如是王莽首创,用火把人活活烧死,车裂是传统酷刑,用车驾从不同方向把人撕成碎片,看来吕壹这些年真把大家祸害得不浅,大家觉得不用这些刑法不足以解气。可能孙权觉得太血腥,毕竟吕壹为自己卖命,没有批准这么做,将吕壹处斩。

吕壹死后,接任中书郎的是袁礼,孙权派他向受吕壹等人诬陷的文武大臣们道歉,并询问对时局革新的意见。袁礼跑了一大圈,先后赴各地拜见了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潘浚等人,吕壹倒了台,这个姓袁的会不会是下一个吕壹,大家心有忌惮,不肯多说。袁礼向诸葛瑾、朱然、吕岱征求对时局和政治的意见,他们都说自己只懂军旅,不知道政治,不肯提(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把提意见的任务推到陆逊、潘浚。袁礼去见陆逊、潘浚,这二位干脆声泪俱下,涕泣不止(泣涕恳恻)。

袁礼回来如实禀报,孙权大为惊虑,他知道陆逊等人内心里仍有恐惧,对自己无法完全信任,这让孙权感到可怕。孙权于是写了一封长信,分别派人送给以上重臣。

在信中,孙权一一以诸人的字相称,口气十分亲切。孙权说,天下只有圣人才能不犯错误,只有聪明绝顶的人才能看清自己(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一般人哪能做到那么周全呢,一定是他有什么地方伤害了大家,他又疏忽没有察觉,所以大家才有顾忌。

孙权说,他随先父起兵以来已经五十年了,和诸君相处,从年轻到年长头发已经白了一半,总以为已经做到了完全了解,做到了推诚相见,于公于私,都结为一体。那些穿布衣、系皮带的平民百姓结成友谊,尚能经历磨难不变心(布衣韦带,相与交结,分成好合,尚污垢不异),而与诸君共事,大义上是君臣,私情上其实说是骨肉都不为过(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孙权说,荣华富贵、欢喜忧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能竭尽忠诚不隐瞒,贡献智慧不保留。船开到河中间,还能在河里把谁换一下吗(同船济水,将谁与易)?齐桓公是霸主,做得好管仲就赞扬,有过失管仲就指出来,意见没被接受劝谏就不停止。希望听到大家的见解,以改正自己的不周之处。

这封信写得言辞恳切,可以说发自肺腑,也可以看作经历吕壹一事后孙权向大家作出的检讨。《江表传》补充说,孙权在信里还有这样几句话:“天下没有纯白色的狐狸,但是有纯白色的皮衣,这是众人用纯白色的狐皮积攒出来的(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人之积也)。能用各种颜色的狐皮缝制一件纯色的皮衣,所以只要能调动起众人的力量,就能无敌于天下,只要能利用众人的智慧,就不怕比不上圣人。”

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站着说话不腰疼,只会让自己陷进一个管理的怪圈,难以服众不说,也会伤害到众人的情感。因此,做人做事,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匠人之心,不吹毛求疵,不妄自菲薄,持之以恒,时间会缩短你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我们再来看看韩非子怎么说?

韩非,战国时韩国的宗室公子,是当时先秦诸子学派里,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君王治理国家须结合法、术、势三者。《韩非子.大体》指出识大体的人,不会让自己的一点小聪明迷惑己心,也不会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劳神。韩非认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认为古时能执守大体的君王,用严明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用分明的赏罚来奖善惩恶,用客观的标准来评量事物的轻重大小;不违反天理,不伤害人性;也不在细微的地方刻意寻找缺点和毛病。后来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变成“吹毛求疵”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刻意挑剔过失或缺点。

怎么做比较正确呢?

1、实事求是要公正,

2、有礼有节勿过界。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此言对极。


「A1,激活经验」

请描述你见过的吹毛求疵的人,他们在面对新的观点、新的技术时有哪些表现,请举一个实例佐证。(提示,注意规避泛泛而谈)

《小王为什么辞职?》

小王辞职了。

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已经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了。

上个月,他还在为了一款新产品的外观设计而绞尽脑汁,并因此占用了大量的上班时间、业余时间、甚至睡觉时间。就连我先生的休息时间也被他占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想把产品做好,并调用了自己身边的资源来帮助他。先生是技术高手,因此,被他毫不客气地征用了。

小王的这款新品,是一款电子烟产品,小王的出发点是没错的,他想做出成绩,同时证明自己的努力,而这一切,紧紧是为了满足一个吹毛求疵、自以为是的“砖家”——他的直接领导李明的要求。

当小王努力了一个月后,他的设计稿已经改到了第十稿,他上上周四的时候,又把改好的一稿去给领导同志汇报了一次,但是领导同志仍然没有满意——一个吹毛求疵的人怎么可能满意下属做的东西呢,并再一次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包括上次按照他的意思应该修改的并不科学的地方。

小王是一个血性青年,一怒之下,就交了辞呈,然后,辞职了。


「A2,规划运用」

老公每天早上为老婆做一个鸡蛋,煎了鸡蛋说该煮鸡蛋,煮了鸡蛋该煎鸡蛋,结果老公早上煎了一个鸡蛋又煮了一个鸡蛋,老婆说这个煎的应该是煮的,那个煮的应该是煎的,你把鸡蛋搞反了。

请你为这位吹毛求疵的夫人讲个故事,在讲故事前设定好你讲故事的目标。

《吹毛求疵惹祸端,一念之间百恶生》

老王年过三旬,方娶得小娇妻。可以想见那是一百个怜爱,千般娇宠。小娇妻美若天仙,在家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晨起,老王每天早上为老婆做一个鸡蛋,煎了鸡蛋说该煮鸡蛋,煮了鸡蛋该煎鸡蛋,结果老公早上煎了一个鸡蛋又煮了一个鸡蛋,老婆说这个煎的应该是煮的,那个煮的应该是煎的,你把鸡蛋搞反了。

老王纵是泥人,亦有脾气,心想,不能这样下去,我得和妻子聊聊。

他找友人李公求助。李公一听,大笑不已,笑毕,赠送小故事一枚。故事源自文革。

 “四人帮”成员之一姚文元说过,把一个人的缺点加起来,足以把他打倒;把同一个人的优点加起来,足以把他说成圣人。吹毛求疵者,正是利用皆有缺点、弱点这一条。兴师吹毛,以求其疵。他们甚至可以把你穿开裆裤的儿时丑事当作攻击人的炮弹,用以加害于妨碍他们的人。

见人之一非而忘其百善,说的就是这种人。

 吹毛求疵来加罪于人,正是与孔子的主张针锋相对。《说苑·雅言》曾引用孔子的学生曾参的话来阐释孔子的主张:“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一个“善”(善良、善于)可以忘了那人的一百个缺点和弱点。而吹毛求疵来加罪于人者,正好反过,见人之一非而忘其百善。

四人帮后来的结局怎样呢?这个想来不用老王多说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娇妻:我见你一善而忘记了你的一百个缺点和弱点,但是你为了一个鸡蛋就忘记了我的一百个优点和好处,结局会怎样?亲爱的,你好好想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