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立场&物理立场

2019-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牛头酋长

0.序言

生活觉得迷茫,工作没有价值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干啥。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也常年迷失在其中,最近一年才有些心得。

我们将这个问题暂且称之为:没有目标感。

1.WHY?为什么会没有目标感呢?

为什么明知道自己应该找到一个目标,但是就是找不到呢?

如果这是一个问题,并且又是一个如此重要的问题,时间又很充裕,为什么大家都找不到答案呢?

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抽象的思考。

没有目标感的原因如下:

1.目标过大:想找到一个使命级别的目标,不重视小目标,导致一直在准备,没有开始行动。原因在于,自恋导致的追求完美的心理倾向,想要依靠这个目标达到人生飞跃,一口吃个胖子。

解决的方法是:制定小目标(周期短一点,月粒度可完成)。

诀窍在于:要随心所欲的定义小目标,不要追求正确,不要追求完美。

2.没有体验:因为一直在准备,导致没有治理目标的体验,没有足够的体验,无法支撑真正的理解。

解决的方法是:舍弃其它目标,只做这一个小目标。

诀窍在于:置心一处,单一目标。一定要勇敢的舍弃其它目标,不要害怕错过其它机会。舍舍舍!

3.没有站在创造者的视角思考:大多数人都是以学习者的视角在准备,而不是以创造者的视角去构建。学习者的视角会让你处于被动跟随,追着知识在跑。创造者的视角会让你处于主动引领,知识追着你跑(用知识来验证你的假设)。其本质原因在于,大多数人,认为学习比创造要难,学习是前提,学会了才可以去创造。但是真相是,创造比学习简单,正是因为自己不懂,才要去创造,做着做着就懂了。

解决的方法:想要什么,就去创造什么,不要担心自己不懂。

诀窍在于:学习和创造要频繁切换。不要憋大招。

2.道德立场

更深层次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即,为什么无法正确的自省?

1.道德立场,即,大多数人无法自省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底层概念粒度太大。而最毒害人的底层概念非道德概念莫属。例如:人应该有理想,要改变现状,有所作为。人要先照顾好亲人,再照顾自己。人要讲义气,要够朋友。

2.因为,道德概念是从小被社会植入在我们脑子里的,我们直接相信了,没有经过推理。

3.所以,道德概念就等于是我们认知系统中的公理。

4.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道德概念是错误的,我们是无法发现的。

5.因为,任何自洽系统的最底层都是基于假设,而这种底层假设只能靠相信,无法被证明。

6.所以,颗粒度越小的假设,越接近客观世界。越微观越接近世界的真相。例如:细胞比器官更客观,分子比细胞更客观,原子比分子更客观,量子比原子更客观。

7.所以,人的底层概念也是如此,你的底层概念的颗粒度越小,越清晰,就越接近客观。而道德概念的问题就在于,粒度太大。

3.物理立场

HOW?如何解决呢?

1.用物理立场代替道德立场。

2.物理立场就是无情,不受人情绑架,不受道德绑架。

3.物理立场就是1是1,2是2。最高的目标就是客观的认知这个世界。

4.物理立场就是用粒度足够小的假设/公理,来构建你的业务概念。

5.如果你使用的业务概念,都是由你自己拼装出来的,你就会真的相信,并且心理更有力量。

6.道德立场是迷信,物理立场是去迷信。

7.物理立场到了最底层,还是要靠信仰,即,第一公理只能靠相信。

8.虽然,道德立场和物理立场都是靠相信,但是物理立场的正确概率要更高。

9.另外,物理立场由于公理的粒度更小,更标准,所以更灵活,更容易重构你的业务概念。

10.物理立场就是可以自由拼装的乐高玩具,道德立场就是固定造型的手办。

道德立场 物理立场 物理立场下的业务概念

4.指导意义

1.学习硬核知识,例如:物理学,心理学,数学等底层知识。

2.永远质疑自己的底层概念。

3.不断的重构自己的业务概念。

4.会用就行的本质就是概念粒度过大,如果这个大粒度的概念错了,你就歇菜了。

5.搞清底层概念的本质就是将底层假设打磨得粒度足够小。这里呼应上了闭环认知模型中说的切割核心算法。

6.道德立场是生存期,物理立场是发展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