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对孩子的伤害
前面说过大多数中国家庭都缺乏正确表达的爱,原因是很多父母都真心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对孩子凶起来没什么心理负担,倒是爱起来比较心虚气短,尽管对孩子严管是主流,然而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对孩子溺爱的父母和长辈越来越多。溺爱和打骂形式上南辕北辙,其实质对孩子的伤害同样严重。
溺爱:过分的骄纵、偏爱、娇宠、放纵
溺爱就是无原则的爱,是父母长辈们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养育方式。
一些家长的表现在爱心泛滥为孩子包办一切,且不允许孩子拒绝,让孩子被这泛滥之爱淹没;成长动力和能力逐渐被废掉,孩子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不愿长大。这样的人在我们周围很多,生理上早已成年,心理却和孩子一样幼稚且拒绝成长。
一位总爱替孩子包办的妈妈说,其实仅仅是觉得自己来做比较省事而已,没耐心等待孩子慢慢学会吃饭扣扣子系鞋带穿衣服,这些事由她来做又快又便捷,而孩子则又慢又做不好,她恰恰没想到的是,她的便捷直接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这就是妈妈的自私和不负责任。很多妈妈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能力正是他们必须负起的责任。
另一些家长的溺爱表现在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处处无原则迁就孩子,让孩子得到的是自我中心、可以为所欲为的错觉,这样的经验不仅毫无用处且会让孩子在家门以外外寸步难行因而自信尽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经验直接导致孩子无法与他人正常相处,无法适应社会,因为这不符合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
看着孩子在公共场所胡闹却不干涉的家长,理由是孩子还小,长大自然就好了。看上去很爱孩子却是一位很不负责任的家长。
爱永远都不等于宠坏,爱是教孩子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怎样去爱自己爱别人爱这个世界。被宠坏则是让他误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他就是中心。
被宠坏的原因是家长无原则妥协使孩子认为可以为所欲为,被家长默许他们可以无视家长的感受;无视其他人的感受;产生自己就是世界中心的错觉,对于周围人的感受习惯性无视。这样的认知和习惯使他们不知道尊重他人为何物,熊孩子就这么来的。
让孩子在无视他人感受形成自我中心的错觉;是在剥夺孩子的学习成长机会;这些家长如果明白这点,他们应该会改变做法。
家长该如何避免对孩子的溺爱?
把孩子当人,用对待人的方式对待他。他既不是家长的宠物也不是家里的皇帝,他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人。
爱、平等、尊重、信任、正向引导,帮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增长生存能力,告诉他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遵守的规则,让他明白不妨碍别人才能受到大家的尊重。
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不能无视对方的感受;家长不能武断的干涉孩子,反过来自然也不能默许孩子对家长任性妄为,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无视家长感受和权益的行为必须及时明确告诉孩子这不可以,家长有责任告诉孩子什么事不能做;必要时建立规则和惩罚措施帮助孩子明白这世些道理。规则是定给家长和孩子双方的,应该由双方共同遵守,而不仅仅是家长用来管制孩子。